最近,《导演请指教》引起了许多话题。
节目内吵得热火朝天。
节目外也争得不可开交。
还有人指出:
选秀导演的模式其实并不新鲜,这种综艺在内地早就有了。
而且,还是11年前。
有一位著名导演就是在其中首次亮相。
他就是文牧野。
有个片段,是他低声下气地接受着评委的指指点点。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被发了「好人卡」。
以「作品太过文艺,不够商业」为理由待定,并最终惨遭淘汰。
谁也没想到,当时那个卑微的年轻人后来拍出了《我不是药神》。
成了第一部长片就获得票房30亿的大导。
如此戏剧化的节目,激发了许多人的好奇心。
今天,鱼叔就来带大家挖一挖,这个11年前的宝藏综艺——
《我要拍电影》时间回到年。
内地选秀节目正处于百花齐放的起步阶段。
中国电影市场又恰是突飞猛进的膨胀时候。
《我要拍电影》正是在这两股大潮的合流之下诞生。
一经推出,便很受欢迎。
收视率不俗,参赛选手数量过万。
节目收视率不错,质量也可以。
当我们细观节目内容的时候,还能发现与当下爆款综艺的共通之处。
首先,节目的噱头十足。
《我要拍电影》的赛制没什么亮点,就还是快男超女那一套。
先全国海选,选手们放一些自己之前的作品。
后是淘汰赛,大家根据命题拍新短片。
但在国综还不怎么发达的十年前。
「选秀拍电影」本就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创意。
而节目的宣传语更是将逼格提升了不止一个Level——
「给中国电影的一次机会!」
整个选秀突出一个「三不限」——
不限年龄、不限职业、不限学历。
只要热爱电影,想拍电影,就可以参与进来。
成为冠军的奖励,是可以收获一个拍摄千万级投资电影的机会。
毫无疑问,这对于难以熬出头的年轻导演来说,吸引力是致命的。
同时,《我要拍电影》也结合了一贯推行的明星合作模式。
节目中的短片,都是由新人导演+明星演员一起呈现。
在后期的十强赛阶段,有大量明星参与了进来,演出了不少短片,大大提高了节目的曝光度。
比如那时因为选秀和偶像剧正火的俞灏明。
以及今年靠《披襟斩棘的哥哥》翻红,当时还是小鲜肉的李承铉。
甚至,还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当年被力捧的。
在后期的十强赛阶段,她出演了多部选手的短片。
其次,节目的专业性拉满。
众所周知,选秀类节目的评委非常重要。
《我要拍电影》自然也深谙此道。
几大评委包括了编剧顾小白、影评人谭飞、演员邬君梅以及名气最大的「台湾电影教母」焦雄屏。
复赛阶段,每期另有大牌来到现场。
诸如陈可辛、黄百鸣、陆川、高群书等知名导演。
而参赛选手的质量也非常高。
除了开头提到过的文牧野,《我要拍电影》还涌现出了不少在这个十年有稳定输出的影视人。
比如宁浩签约的导演申奥,近年来他拍了一部《受益人》。
网剧《赘婿》的导演邓科。
去年大爆的《沉默的真相》的导演陈奕甫。
更有一手国际牌!
节目中很引人注目的一名选手是来自韩国的美女导演朴智恩。
参加完节目之后,她选择了回国发展,做起了编剧。
接连写出了《来自星星的你》《蓝色大海的传说》以及《爱的迫降》等数部爆款。
成为韩剧圈最抢手的金牌编剧之一。
最后,节目擅长制造争议性爆点。
这是现如今综艺节目的一贯操作。
通过事先设计好的台本、快节奏的交叉剪辑以及嘉宾的吸睛言论制造出戏剧冲突。
同时也使得在节目外产生出争议性话题,上热搜、上头条。
当全网开始热议起来,宣传的目的就达到了。
而《我要拍电影》中早就有这样的操作。
其中一位参赛选手韩轶名头很大。
她不仅是北电的研究生,更是著名导演田壮壮的得意弟子。
这一头衔立马为她招惹了「祸端」。
评委之一的李承鹏在节目中直接开炮,将师徒二人一并奚落。
称田壮壮是「自认清高,作品装神弄鬼」。
「现在的中国电影太缺少故事了,大多数导演都重视什么结构画面,完全不考虑内容。」
一度将话题引向了电影到底该不该贴近大众审美的讨论。
若是放到现在。
截个图,加个tag,上个热搜,估计两边的支持者得吵翻天了。
如今国综炒话题那三板斧,还都拜11年前的《我要拍电影》为先。
当然,《我要拍电影》还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其中一点,就是强调选手的草根性。
由于是面向全社会的选秀,所以我们能在节目中看到不少真正的追梦人。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草根出身,在当时只是有着些许名气的视频博主。
他们在节目中没有受到任何的歧视。
甚至有两名草根选手挤进了最后十强。
一位是李春啸。
虽然后来他拍的全是廉价的网大。
但至少他确实靠自己的努力成了一名货真价实的导演。
而另一位,更为传奇。
他是最终排名第四的宋迪。
他本是不出名学校的一名法学专业学生。
后因热爱电影,遂报考了北电的硕士,并以第一名的成绩如愿考上。
又通过节目被更多人看见,实行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和《导演请指教》那样呈现影视圈复杂性的风格不同的是。
作为选秀节目的《我要拍电影》更多的还是给人一种励志、热血感。
它不仅改变了当年那些参赛选手的命运。
也切实影响了很多本就对电影感兴趣的观众。
虽然是面向全社会选秀,《我要拍电影》的艺术性没有因此打折扣。
即使参赛者鱼龙混杂,最终放出的作品还都质量不俗。
尤其是进入十强赛阶段,有很多短片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皆有涉及。
比如季军陈奕甫和冠军周楠的合作短片《恋爱中的灭绝师太》。
讲述了灭绝师太的前传故事。
利用反差感将灭绝师太塑造成了一个恋爱脑,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笑料。
也捎带了一些对于影视圈的吐槽。
片中还故意露出了明显的吊威亚痕迹。
可以说是彻底解构了传统武侠,极具后现代主义风格。
收获满堂彩的同时,也得到了高群书导演的高度夸赞。
节目中甚至出现了大胆的成人性喜剧。
名为《机不可失》的短片只听简介就很有意思——
就在婚礼即将开始的时候,新郎发现jj不见了……
整部短片一开篇就很抓人。
结尾更是设有惊天反转,让人颇为惊艳。
更值得注意的是,《我要拍电影》具有极强的前瞻性。
当年有不少观众都是通过它第一次领略到了短片的魅力。
原来只要创意足够新颖、有趣,短片也能如此好看。
而随后的几年中,微电影的概念突然席卷全国上下。
借助手机摄影、网络传播的便捷,普通人也拥有了拍摄自己微电影的可能。
更有大导尝试这个方向的创作。
再之后,便进入了眼下这个个短视频时代。
人人都可以拍短片,人人都可以当导演。
这一大势,居然在这部11年前的《我要拍电影》里早有铺垫。
可惜,即便是如此野心勃勃的《我要拍电影》也并不长寿。
只拍了一季就再无音讯。
原因何在?
它终究不能做到极致的纯粹。
虽然整个选秀的成材率颇高,在挖掘人才方面做得非常好。
可这些人才终究还是无法摆脱资本的控制,无法肆意挥洒自己的才华。
冠军傍身的周楠确实获得了拍大片的机会。
但这部所谓的商业巨制却是一部叫做《我们约会吧》的大烂片。
没错,它是当年湖南台另一档相亲综艺的同名大电影。
编剧郭敬明,豆瓣评分4.5。
上映十几天,票房不足五百万。
可以说是把底裤都给赔穿了。
在节目中灵气十足的周楠第一次执导长片就遭遇了滑铁卢。
这使得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能缓过神来。
虽然继续留在了影视圈,但只拍过一些平庸的短片和一部非常烂的《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直到今年才凭借一部热门电视剧《我的巴比伦恋人》有了翻身的迹象。
总算是兑现了天赋。
或许正是由于《我们约会吧》的票房惨败,让《我要拍电影》「全民选秀出大导」的梦破碎了。
纵览它的前世今生,真的让人感触良多。
中国影视缺人才吗?
还真不缺。
正如《我要拍电影》中展示的那样。
无论是民间大神,还是专业学生,真的不乏既有天赋、还很勤奋的选手。
他们都在节目中奉献过自己的高光时刻。
可很多人却是出道即巅峰。
真正进入影视行业之后,他们面对的不再是梦想。
而是现实。
太多因素的制约之中,他们变得捉襟见肘,往日的畅想成了春秋大梦。
很多人和周楠一样,只能去拍烂片网剧混口饭吃。
而这其实已经算好的了。
更多的,则从此销声匿迹,查无此人。
影视圈从来都是如此残酷。
《我的巴比伦恋人》但好在,《我要拍电影》还是留下了些许遗产,些许慰藉。
就拿节目中如今最成功的两个人,陈奕甫和文牧野来说。
在海选阶段,陈奕甫被问及假如有了投资想拍摄什么片时。
他兴奋地侃侃而谈,说自己特别喜欢朴赞郁。
并讲述了一个具有年代感的悬疑故事:
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一位黄包车师傅发现自己车上有具女尸,慌乱之中决定抛尸。途中遇到了自己有好感的一位女教师,而她也刚刚错手杀了一个图谋不轨的男人。于是两人开始一起找抛尸的地方。另一边,两人的行为被一个想搞大新闻的记者发现了,他威胁二人把两具尸体抛到了指定地方,伪造了一个女教师情杀两人的新闻。而最后报纸上一个字也没提到黄包车师傅。
结局别具意味,真拍出来一定是部不错的黑色犯罪片。
可评委们却不太满意,觉得在审查和票房上都不讨好。
而文牧野则展示了自己的短片处女作《石头》。
讲述了一个人和一个叫做石头的狗的故事:
从棚户区搬去城区后石头得了病,撒不出尿来。而另一边男主也失业了,没钱给石头治病,便动了丢狗的心思。他把石头带回了最开始捡到它的棚户区,石头到了那里以后,居然马上跑到以前经常撒尿的地方尿了出来。
这才有了前文提到的那个卑微小导演的片段。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陈奕甫得偿所愿,真的靠一部《沉默的真相》扬名立万。
文牧野则拍出了《我不是药神》,整部电影的主旨立意完全脱胎于《石头》,聊贫穷,说阶级。
他们的初心,从未改变。
《沉默的真相》片场,陈奕甫与白宇说戏选秀综艺终究只是个娱乐化的平台。
年轻导演在节目上的成与败,并不能与实际中的结果画等号。
真正关键的,还是每个导演自己的才华与努力。
以及整个行业,能否给予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有一点是肯定的——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故事既然已经抬笔,那就请相信自己能够将它完成。
这是坚持的力量,热爱的力量。
也是电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