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首批10名老人中华遗嘱库领到遗嘱证多

虽说谈钱伤感情,但生活中依然有部分家庭在老人去世后,发生“人在 ,钱在银行,儿女对簿公堂”的寒心事。去年11月16日,中华遗嘱库重庆分库在渝落户,今年1月9日,重庆分库迎来了10名来自我市各地的老人,领到首批遗嘱证。

去年11月16日、17日,慢新闻-重庆晚报报道了中华遗嘱库落户重庆的消息。中华遗嘱库是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联合发起公益项目,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办理遗嘱咨询、登记和保管。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了解到,两个月来,到重庆分库预计登记的老人已有数百名,预约排期已到今年4月。

拿到遗嘱证

1月9日上午10时,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见到了我市 个拿到遗嘱证的市民*强。他说,自己今年78岁,有几个兄弟姐妹,家中有一个儿子。他说,因为儿子经济条件不是很理想,担心自己去世后,儿子不能完全继承遗产(*强老人的担忧其实并不存在,按我国继承法,他如去世,儿子作为 顺位继承人,有权继承他的房产;*强老人的兄弟姐妹作为第二顺位继承人,在有 顺位继承人的情况下并无继承权)。因此,自己一直想通过订立遗嘱的方式,把名下一套房产留给儿子。最初他考虑过遗嘱公证,但公证费用较高,程序也较为繁琐。

*强大爷从媒体了解到中华遗嘱库落户重庆的消息后,他和妻子、儿子经过商量,在重庆分库立下遗嘱:自己百年后,其房产由儿子继承。当他拿到遗嘱证的那一刻,一直紧绷的那根弦也松下了。

据重庆分库负责人詹庆律师介绍,目前我市前来预约登记的老年人,在遗嘱所涉及的财产方面,都是以房产为主。

截至年底,中华遗嘱库在全国生效的多份遗嘱中,其中不乏因当事人协商未果起诉到法院的,但从 法院的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可以查到,这些案件无一例外,法院最终都直接采信了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的遗嘱。

生前提早立下遗嘱,在国外已成习惯,在国内刚刚起步。中华遗嘱库提供的服务,是五种法律认可的遗嘱形式中的一种——自书遗嘱,再加上见证模式。此前,不少老人自己写的遗嘱,因为笔迹难辨认或是缺少佐证,遗嘱公开后可能引发家庭矛盾。为避免这种风险,在中华遗嘱库登记遗嘱需要全程录音录像,老年人要具备听说读写能力,写下的遗嘱必须是自己的意愿。正式立遗嘱时,需要进入不受干扰的“密室”,在摄像头和录音机前完成书写,并存档入库。目前遗嘱库有22种范文,基本涵盖已知的各种情况。在信息采集过程中,立遗嘱者的文书将被规范成“法言法语”。

我市老年人到中华遗嘱库重庆分库预约免费的遗嘱登记,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具体登记程序是怎样的?

据介绍,立遗嘱人除了年满60周岁以外,其资产必须在中国大陆,资产处于自己或其他共有权人名下;立遗嘱人须具有书写能力,口齿清楚、视觉正常,听力较为正常;有文化,能使用汉语。

在办理流程方面,立遗嘱人前往中华遗嘱库重庆分库的登记中心(渝中区两路口重庆村一号室,)现场预约,并凭借排队卡在约定时间到登记中心进行遗嘱咨询、起草,通过精神评估(自愿参加)后,方可进行遗嘱登记。

目前,中华遗嘱库重庆分库订立遗嘱的免费服务范围包括:中国大陆地区的房产(大产权房本,2套以内);银行卡、银行存折(2张以内);证券账户卡(2张以内)。

(应当事人要求,*强、刘丽为化名)

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文翰文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5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