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相对来说是一个非常冷门的专业,如果仅算本科生,每年全国的毕业生也不过千人左右,愿意从事考古工作的人非常少。但考古又很热门,很多人对考古感兴趣,或许是源于考古的“神秘感”。网络小说《盗墓笔记》,《*吹灯》等发布至今一直火爆,不但小说火,据此而拍的电影、电视剧也不胜枚举,票房和收视率也一直居高不下,最近根据《*吹灯》改变的《怒晴湘西》刚刚完结,口碑也是爆棚。另外比较火且相关的节目还有《鉴宝》和《国家宝藏》等。公众对考古的印象多半都是这些小说和电视节目留下的,简单说是跟文物或者宝物有关,其实这有点带偏的意思,考古学和上述的内容有着质的区别。
真实的考古学
实际上考古是以研究和保护文物为目的的,主要根据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实物,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科学。这些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多埋藏在地下。通过发掘、鉴定、分类等复杂的工作,这些实物资料才能得以系统、完整地收集起来。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田野调查和发掘。考古工作本身是非常辛苦的,常年在野外工作。研究的对象也不完全是所谓的“宝物”,更多是地层(根据泥土的成分,颜色,遗留物,甚至气味等来判断),遗留物(比如植物种子,陶片,使用过的骨器,石器等古人的日常用具,灰坑往往是资源和消息最丰富的地方,其实很大部分是古人的垃圾坑),当然也包括墓葬里的文物,骨骼等。通过一系列分析,来了解和还原古人日常生活的样子,或者来佐证历史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是历史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考古多为抢救保护性发掘
随着各项基础建设广泛开展,以及对文物以及遗迹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现阶段的考古发掘更多是抢救性发掘,主动发掘的非常少。因为基础建设会严重破坏甚至直接毁灭埋藏在地底的遗物和文物,而这些东西都是不可再生的。正常情况下,基础建设都要报批文物主管部门,特别是原本就有文物保护单位的地方,待考古工作人员调查发掘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建设工作为了加快进度,存在隐瞒或刻意破坏的行为,导致文物遗迹遭到毁灭,非常让人痛心。
开设考古专业的高校
目前开设有考古专业的学校并不多,全国开设了考古专业的高校不超过50所,具有博士授权的全国共21所,且多为,高校。主要有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郑州大学,西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厦门大学,郑州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河南大学,安徽大学等(不全,欢迎补充),但绝大多数高校的考古专业多与文博专业在一起,没有单列出来,开设的专业多是与考古相关的专业,比如文化遗产,美术考古,古生物学,体质人类学等;另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一个科技考古专业。目前拥有独立集体发掘资格的目前也就北京大学,社科院考古所,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和郑州大学等10所高校。
考古专业实力较强的高校
考古学因为人数本身很少,受师资力量的影响非常大,目前较强的主要是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和西北大学。目前成立了考古学院的全国只有三所高校: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和西北大学。其余高校多在历史文化学院或者文博学院下设考古系或者考古专业。另外,吉林大学设有林沄,朱泓先生主持的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师资科研力量非常强;山东大学设计了由栾丰实和方辉主持的东方考古研究中心,在聚落考古方面非常有特色,中外的合作研究比较多。另外郑州大学,西北大学等因为地处中原,有非常丰富的考古文物资源,所以也集中了一大批考古优秀人才,实力非常强。再就是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传统强校,这些高校的主要强项偏向文博和人类考古学,比如中山大学的人类学系在全国领先。
考古学教育部第四轮评估结果
年底,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全国考古学A+的共两所高校,北京大学和西北大学;A-的一所吉林大学,B+的四所,南京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和四川大学,其余结果可参考榜单。总体上考古专业不算很强,这也是专业性质本身所决定的。
考古学学生毕业去向
因为每年的毕业生很少,虽然是一个冷门专业,考古学的就业情况并不差。毕业生主要去向继续深造(行业决定继续深造才有更好的发展)、就业单位主要是各省市的考古研究所,文管所,博物馆,拍卖行,文物鉴定所,文物商店,海关等,也有不少同学深造后进入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就业率和薪酬方面在历史学大类方向都是比较好的,如果在野外发掘,每天按照规定有相应补助,总体上收入还是相当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