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案例说清楚遗嘱继承,建议收藏

重阳节来临之际,为推动家事矛盾纠纷妥善化解,更好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10月9日上午,昌平法院召开“涉遗嘱继承纠纷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系统梳理了《民法典》实施以来该院审理的涉遗嘱继承纠纷案件,通报案件审理情况并发布六起典型案例。此次新闻通报会由昌平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新闻发言人梁志勇主持。“说好的三人平分,你占着房子和钱是什么意思?”上午9点,一起遗嘱继承纠纷案件在昌平法院开庭审理。原被告三人系亲兄妹,母亲去世后,大哥和三妹希望按照母亲生前订立的遗嘱均分遗产,但二弟掌管房屋和存款,拒绝进行分配。因对遗产分割未达成一致,兄妹三人诉至法院。最终,原被告达成一致,双方签订调解协议,约定母亲的房产和存款由兄妹三人各继承三分之一。随后,“涉遗嘱继承纠纷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正式开始。“立遗嘱人在60岁以下的案件逐年增多,呈现上升趋势。”昌平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潘幼亭介绍说。随着遗嘱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立遗嘱人趋于年轻化,虚拟货币、社交媒体账号等新类型财产让遗嘱争议财产种类愈加复杂。遗嘱观念发生变迁,部分老年人将财产遗赠给保姆、护工等亲人之外的第三方陪护人员,因此产生的争议也不断增加。另外,遗嘱的真实性和效力仍是争议焦点,自书遗嘱和代书遗嘱申请鉴定比例超过半数,打印遗嘱、录像遗嘱等新形式遗嘱在无效遗嘱中占比过半。调研显示,部分当事人法律认知有待深化,自书遗嘱落款处没有签名、代书遗嘱见证人人数和身份存在瑕疵等问题较为常见,遗嘱形式要件缺失等是导致涉遗嘱继承纠纷多发的主要原因。对此,昌平法院建议广大群众树立法治意识,正确理解遗嘱相关法律规定,了解各类型遗嘱的法定形式要件,提升订立遗嘱规范性。注意留存相关证据,例如遗嘱人相关笔迹材料、履行扶养义务的相关证据等,防范法律风险。通报会上,昌平法院民一庭负责人陈文洁、副庭长李戍环围绕遗赠扶养协议、居住权设置、打印遗嘱等热点话题发布典型案例。扫码查看典型案例其中,一起保姆照顾老人获赠遗产被起诉的案件受到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