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China”是中国的英文名称,但在英语词典中,这一词语除了代表中国外,还有一个意思便是瓷器。
从汉朝丝绸之路通向西域开始,我国在对外贸易的路途上,就不断向海外世界输送着我国源源不断的特色工艺制品。
瓷器正是我国最具特色的贸易产品之一,在其他国家还未对瓷器有深入了解之时,我国已经研发出了成熟的瓷器制造工艺。
景德镇作为我国最著名的“瓷都”,这里不仅拥有着古老的瓷器制造历史,更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孕育出了独特的瓷器文化。
一代代景德镇人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着汗水,用辛勤的双手为景德镇打造出了最耀眼的名片。
在这些人之中,有一位老人的名字显得格外特殊,那就是斥资万建造“瓷宫”的余二妹。
制瓷世家,还原古法山水江西,人杰地灵。在颠簸起伏的低矮山地间,景德镇是这里乃至全国瓷器制造皇冠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
在景德镇这座不大的城市里,诞生了无数瓷器制造领域的名家大师,也培养了许多代代相传的制瓷世家。
余二妹正是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制瓷家庭当中,从小便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之下,接触着每一步瓷器制作的古法工序。
由于家人都是在农村中世代制瓷的工人,因此生活得并不宽裕,在那个不发达的年代,吃饱穿暖的问题时常困扰着她的家庭。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为了减轻家人的负担,余二妹很早便离开了学堂,帮助舅舅的工坊打打下手。
从最开始的帮忙挑水,到后来能够帮忙绘制,再到能自己烧制一个完整的瓷器。余二妹在瓷器制造上,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天赋。
舅舅家陶瓷作坊里的一堆堆陶土,塑造了她对未来人生的规划框架;房间外的一桶桶颜料,浸染了她丰富多彩的童年时光。
在12岁那年,余二妹就已经成了熟练的制瓷艺人,烧制瓷器的每一道工序她都了然于胸。
吃苦耐劳的性格加上勤勉上进的努力,让余二妹的制瓷技艺进步飞速。即便是在人才辈出的景德镇,她都是年轻一代的翘楚人物。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舅舅的小作坊渐渐无法满足余二妹的求知欲望,对于瓷器的热爱驱使着她寻找更大的舞台。
经人介绍之下,余二妹通过了景德镇陶瓷厂的考核,顺利成为了工厂里的一名技工,学习更加先进的烧制技艺。
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一项技艺从入门到精通,都需要经历阅历的打磨,只有能熬得住苦功夫,才能收获真本领。
为了能掌握更加复杂、多样的制瓷技巧,余二妹在工作中万分刻苦,总能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赞扬。
十几年的时间里,她在景德镇艺术瓷厂、红光瓷厂等多个大厂参与工作,无论走到哪里,她总是小组中的生产标兵。
上天不会辜负有心人的付出,一年年的冬去春来之间,余二妹的技艺水平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到来,新时代的春风吹拂过每一片中华大地,吸引着年轻的追梦人开拓更加广阔的天地。
余二妹在此时也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的号召,果断选择了辞职创业,建造属于自己的瓷器工厂。
在四处筹措创业资金之后,余二妹的工厂很快便开始了运营。
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让她无比了解瓷器市场的动向,精湛的制瓷技艺为提供了她走向成功的重要保障。
当余二妹制造的瓷器一批批走向市场后,很快便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美轮美奂的瓷身图案和传统大气的艺术风格,深得行家们的好感。
在经营几年后,余二妹又发现了中国瓷器在海外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风格,是现代瓷器不能割舍的文化符号。
于是,她立刻开始了自己的海外贸易计划,将销路扩展到了俄罗斯、泰国等等地方。
财富的积累让余二妹不需要再担心生活的温饱,但在此时,她却对瓷器行业有所担忧。
工业时代的到来让无数生产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瓷器制造也不再如往日那般费时费力。
规模化生产下,中国出口的瓷器数量不断增加,但同质化现象也越发严重,作为一种艺术产品,景德镇瓷器不能成为时代潮流的“附庸”。
除此之外,由于工艺的不断更新,许多古代的传统技艺已经失去了传承者,如果不加以保护,中国瓷器很可能失去自己的文化底色。
出于对瓷器的无比热爱,余二妹决定走访景德镇各处乡村,将那些即将消失的制瓷工艺复原,传承这些中华文明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八十年代开始,余二妹就利用自己的瓷器工厂研究古法柴窑工艺,在很多人看来,她这绝对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但在余二妹看来,这种工艺一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即便是在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今天,传统的制瓷技艺也有自己生存发展的空间。
经过几年时间的不断失败,不断重新来过,余二妹终于从一窑窑失败的瓷器作品中,找到了“柴窑复烧”的内在奥妙。
通过这种古法技艺烧制的瓷器,无论是瓷胎还是瓷釉,都拥有独特的瓷器风格,这种特点是工业机器所无法模仿的宝贵特色。
果不其然,当余二妹将这种古法技艺烧制的瓷器推向市场后,立刻便引起了收藏者的追捧,她这个“女强人”的名气也在当地与日俱增。
天津之旅,深受震撼从山村中的小姑娘到身价千万的大老板,余二妹用一步一个脚印的勤勉奋斗,书写着自己人生的华章。
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中,余二妹从来都只穿着极为朴素的衣装,如果是不知情的人遇到她,甚至会以为她只是一个农村中的妇女。
对于余二妹而言,外表的光鲜亮丽远不如内心的热忱专注来的重要,她的工作和生活全部集中在了瓷器这一件事上。
在几十年里,余二妹自己不仅制作瓷器,还热爱收藏瓷器,从花季少女到暮年老妇,她在工厂里积攒了6万多件风格各异的瓷器藏品。
这些琳琅满目的瓷器不仅是她辉煌事业最好的军功章,更寄托着她对中华瓷器的无限热爱。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余二妹转眼间也来到了耄耋之年,在常人安享天伦之乐,感受子孙环膝的年纪,她却并没有就此停歇。
为了工厂的贸易工作,她依然经常在各地奔波,而就她前往天津的一次旅途中,一处著名景点引起了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