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记忆一捧红泥,塑世间万象泥塑大师

编者按:生命因传承而精彩,在“时代记忆·非遗地图”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时代匠人们用自己独特的技艺展示着非遗文化的魅力,践行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赵恩民,荣程集团“时代记忆·非遗地图”平台合作匠人。

赵恩民,字雕虫,年生于河南省郑州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手工艺徽章”获得者。现任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青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州大学客座教授、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

《亲情》

泥塑,俗称“彩塑”,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是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

来到赵恩民的工作室中,仿佛进入了一个泥塑作品的展览馆,桌子上、展架上、甚至地面上都摆满了大大小小、神态各异的精美泥塑作品。置身其中,仿佛能听见有人在窃窃私语,将民间农民的生活形象逼真的塑造了出来。

《老鹰捉小鸡》

“泥人的特点是原汁原味、灵活多变、贴近生活。我的作品内容几乎都是来自中原地区百姓生活的场景,通过泥塑的方式、方法,将中原地区的百姓生活进行了重现,体现了浓重的中原文化特色。”赵恩民说道。

赵恩民对泥人的热爱仿佛与生俱来,从小就喜欢用泥巴捏些小狗、飞机、坦克等小东西来充实自己单调的童年生活。在九岁时看过阿尔巴尼亚影片《第八个士兵铜像》后,便能捏出来与影片里铜像极相似的泥人,受到街坊邻居的赞许,从此,赵恩民的内心便种下了一颗种子,坚定了走泥塑这条道路的决心。

《小伙伴》

在开始创作学习的初期,每天天刚蒙蒙亮,赵恩民就早早起床来到自己的工作室,事先把一天的创作材料准备出来,有时他一创作就是一整天。当活灵活现的小泥人出现在他的手中时,已经是入夜时分了,而他的房间依然还是灯火通明。正是这种孜孜不倦、废寝忘食的匠心精神才能让他捏制出无数巧夺天工的精美作品。

他的泥塑是以精选沉积多年的“红胶泥”为原料,它色泽红润、有粘性、有光泽、抗裂性好,因而做出的泥人特别好。赵恩民泥塑以手工捏制为主,作品无彩无饰原生态更显泥土本色,通过每一件作品人物的肢体变化和面部表情表现人物的精、气、神,再现了中原地区民间生活的每个瞬间。

《童趣》

在工艺上,他继承了传统泥塑技艺并大胆创新“塑空”绝技,颠覆了传统泥塑一旦成型不可改变的特点,重量上较传统泥塑减重约75%。用“塑空”手法创作的泥塑人物,其头和手都能灵活转动和互换,让欣赏者自由组合不同形态。每件作品都是手工制作,都是唯一作品,不可复制,堪称绝品,有极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是不可多见的国宝级精品。

《生活老歌》

赵恩民在年成立“稀泥堂”泥塑工作室(年更名为“红泥堂”),专业从事泥塑创作。在首届中国服务业大会和展览会上,他的作品《*河娃》得到总理的高度赞扬。年“赵恩民”泥塑艺术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年起赵恩民泥塑作品应国务院新闻办和中国文联邀请出访俄罗斯、美国、德国、奥地利等二十多个国家,参加国际文化交流,举办非遗泥塑个展,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轰动一时并获得广泛好评。

《那年那月》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创作,让赵恩民的泥塑技艺早已炉火纯青,并且屡次斩获各项大奖10余项。

赵恩民,心地善良,自觉承担起了社会责任。自至年,十年间赵恩民自筹资金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实用性强,见效快的泥塑技能培训,免费授课,提供食宿,累计培训残疾人余人,帮助就业创业残疾人达余人。

一项传统民间技艺的发展,靠的是每一位永葆匠心的手艺人,而赵恩民要做的,就是通过他的努力,把泥塑文化真正地传承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