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每逢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老济南都有拜月供奉兔神的习俗,兔神也就是老济南人常说的“兔子王”,是一种兔首人身、衣冠踞坐的彩塑泥像,它不仅是老济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峰和他的“泉城兔子王”彩塑。
心存热爱,不畏险阻
走进杨峰的工作室,眼前看到的是形态各异的兔子形象,小到一盏茶杯,大到书画摆设,都充满着兔子元素,每一处细节,都是对生活满满的热爱。
杨峰,土生土长的济南人,幼时跟随姥姥在大院里长大,跟所有小孩一样,杨峰对所有玩具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民间手工艺摆件、手工艺制品等。那时候胡同里经常有走街串巷的民间艺人,小杨峰总是围在最前排认真观看制作过程,就连老艺人们换了地方他也要追出很远去看。记忆里,无忧无虑的童年总是充满各式各样有趣的泥塑,对兔子王的特殊情愫大概就是那时候埋下的种子,怀着对民间泥塑艺术的热爱,长大后的杨峰在美术、艺术上继续学习深造。一次偶然机会,在帮助同学“修缮”彩色泥塑时,杨峰发现了彩塑的魅力,他开始在心中计划,将“失散”在童年的“兔子王”亲手做出来。
做“兔子王”的想法一旦萌生,就再也无法阻挡了,手边没有任何相关资料,杨峰一找就是几年。经过数年的摸索、积累与沉淀,杨峰正式踏上宣传“兔子王”的征程。年,他做出人生中最大胆的决定,辞掉工作,全情投入“兔子王”的制作中。
惺惺之情,可以“燎原”
年,杨峰代表山东省赴新加坡,参加了中国新加坡合作的文化艺术旅游展,现场展示“兔子王”及制作工艺。在此之前,杨峰已经获得了山东省第二届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金奖,在专业领域上获得了专家的认可,而此次的艺术展出中,杨峰将面临的是市场和观众的双重检验。
作品展出的日子里,杨峰并不急着推荐自己的作品,他每天早早来到自己的展位上,潜心制作“兔子王”作品,就如杨峰自己所说,“制作过程完全注意不到周围的环境,眼中只有手里的‘兔子’”不知不觉间,杨峰的身边已经聚集了不少观众,大家静静地看着这位“低调”的“手艺人”雕刻、着色、笔尖刷刷点点......制作间隙,杨峰偶有抬头,一位观众突然看着他感叹道:你用心了,这里面有你。最美莫如觅知音,观众的惺惺之情是杨峰最珍视的财富,简单的语言却带给杨峰无尽的支持和动力,所有的汗水和坚持,在这一刻,得到了最温暖的回报。
传承不离古,创新不离宗
“能把一个兔子,做出这么多形象是不容易的,他的作品和我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带给人们欢乐。”这是被誉为“毕加索和米罗的承继者”的西班牙艺术家胡安·里波列斯观看杨峰作品后的真实感慨。
如今的“泉城兔子王”,融入了很多地域特色和现代元素,不管是72泉元素的兔子王系列,还是身穿花棉袄、头戴虎头帽的传统“兔妮儿”、“兔小儿”,又或者是香格里拉“泉城兔子王”主题房间里温馨布置,都诠释着杨峰对生活、对艺术、对济南传统文化的热爱。
而传统的“兔子王”形象,杨峰也一刻未敢遗忘,他认为那是“兔子王”的根,是一切创新创作的活的灵*。作为“泉城兔子王”的守护人,杨峰始终保持热爱,源于热爱方能一生坚守,为那些每年都来工作室观赏“泉城兔子王”的老友,为那一双双满怀期许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