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非遗看滨州丨惠民泥塑泥娃娃身上着新彩

00:29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6日讯7月5日,“百年非遗看滨州”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惠民县文化馆皂户李镇分馆非遗展厅,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民泥塑的历史,在与非遗传承人的面对面交流中了解惠民泥塑的匠心技艺。

走进惠民县文化馆皂户李镇分馆非遗展厅,入门处看到的是惠民泥塑的历史。据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民泥塑”兴起于明朝,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以红粘泥为原料,*河淤泥是最上乘的“原料”,再掺入棉絮和面浆。品种有单面娃、双面娃、三面葫芦娃等不倒翁造型类“泥娃娃”,色彩鲜艳,造型喜庆。在当地每年的农历二月二火把李庙会,手工匠人们都会提前赶制出一大批泥人到庙会上售卖,这一天来赶集的人们一般都要买几个泥娃娃回家。人们习惯称为“拴娃娃”。

在惠民县文化馆皂户李镇分馆非遗展厅,惠民泥塑的非遗传承人张凯正在对一批泥塑作品进行上色。泥塑制作是手艺活,也是功夫活,从取泥制泥,到上浆、擦粉、上色、开眼等,20多道工序一样也急不得,仅头发上色就要上9遍。张凯表示开眼是最难的,开好了,泥娃娃“精神焕发”,开坏了,就“无精打采”。

在与记者的交流中,传承人张凯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