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秋雨花落尽,
无边风月在纸上。
刻纸
4月14日,盐城东台市溱东镇溱东学校"王明华溱湖刻纸名师工作室"里,30多名学生围坐在一起,目不转晴地观看着老师在做刻纸的示范讲解。只见她在一块刻痕累累的长方形木盘上,一刀一刀,深刻浅挑,一幅"抗疫必胜"的刻纸作品在她的刀下渐渐有了雏形。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名老师就是江苏省溱湖刻纸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王明华。
溱
湖
刻
纸
溱湖刻纸派生于民间图画和剪纸,源于南宋未年“拜香亭”活动。亭上用很多图画和剪纸形式,陈列岳飞的图像,进行拜祭,拜香亭活动中的图画和剪纸也随着艺人的创造逐出形成溱湖刻纸工艺。溱湖刻纸的工艺主要由手工绘画和镂空刻制组成。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其人物和环境古今中外无所不及。溱湖刻纸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匀表现出浓郁的民间特色和时代色彩,先后在省内外获奖,并在中央电视台、江苏省电视台专题介绍,溱湖刻纸是民间工艺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文化站长迷上了
神奇的刻纸艺术
溱湖刻纸在水乡东台市溱东镇可谓是妇孺皆知,是流传于溱东镇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美术工艺雕刻,有着多年的历史。在数百年的流传中,溱湖刻纸艺术经多代民间艺人的不断传承、发展,逐渐成为当地的民间艺术绝技。
△王明华
今年52岁的王明华是溱东文化站站长,是大家眼中的才女,一直喜爱写写画画,有一定的绘画功底。年,王明华到文化站工作,她在老文化站站长宋月秋那 次看到溱湖刻纸这种民间美术雕刻,她被溱湖刻纸的表现手法和色彩所吸引。"着迷于一张纸的魅力,一把刀的神奇。"从此,她就爱上了这种刻纸艺术。
"如何让这么硬的刻刀,刻出流畅的软线条?如何处理线条和留白的比例?"王明华一次次地刻,一次次地修改,一不小心,刀就刻到了指头,贴个创口贴再来,直到满意为止。"她不仅用心,还很执着。"宋月秋老人回忆说,王明华用眼看,用心琢磨,一次次在深夜,练习把弄着硬硬的刻刀。
以刀作笔,刻出纸上的风采
师从老站长后,王明华起早贪黑从刻纸的基础构图、传统雕刻手法入门学习。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她的溱湖刻纸工艺主要由手工绘画和镂空刻制组成。"她突破传统剪纸的束缚,作品幅式灵活,刻纸有中小幅、大幅,根据题材内容的需要自由选定。"师傅对王明华的创新也是称赞不已。
不仅如此,王明华还在制作手法上创新,她常采用填彩、点彩、衬彩等综合手法,色彩艳丽,有36道正纹、72道斜纹,表现细腻、丰富。"她的构图精细繁茂,既讲究简洁,也讲究丰富和繁荣,作品具有更强的整体感和大气势。"宋月秋老人说,王明华的作品既有清晰完整的构图和造型,又保证整体线条间的互相连接,刻制手法博采众长,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深受好评。
这些年,王明华带领学校师生团队,先后创作了古代名人、珍禽瑞兽、吉庆语、水乡女、花鸟鱼虫、现代宣传等十多个系列的溱湖刻纸作品,代表性作品有《福娃》《珍奇瑞兽》《喜迎奥运》《水乡》《京剧脸谱》《神女》《丰收》《妙趣图》《生肖图》等多幅。
王明华认真走访了解、系统地收集整理提升溱湖刻纸项目,并成功申报为省级非遗。年,王明华被确定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溱湖刻纸"第四代传人。她的刻纸作品《五福临门》获国家版权,《天仙缘》《虎娃》《四季花鸟》等多个作品被央视等媒体报道,并多次获奖。
让非遗艺术走进乡村和校园
虽年过半百,但王明华依然劲头十足,作为文化站长,她不遗余力地传承溱湖刻纸这一民间瑰宝。"她经常走村入户传授传艺,并在我镇周*村文创中心对村文化管理员进行传承学习,现在溱东镇几乎村村都有刻纸艺人。"溱东镇相关负责人说。
"我 的心愿是,让非遗走进校园,使孩子们从小掌握刻纸技艺。"经过王明华和镇里的努力,溱东镇学校成立了溱湖刻纸社团,并专门成立了"王明华溱湖刻纸名师工作室",联合打造"镇文化中心?校园?社会"三位一体的非遗传承基地,招募有兴趣、有美术功底的学生参加,由王明华对学校老师和学生进行培训指导,让师生们感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并积极投入到传承学习溱湖刻纸的行列中。
经过王明华的努力,溱东镇学校建立起20多名"溱湖刻纸"教师团队、培养数百名学生,师生刻制作品近千幅。目前,已教授多名学生掌握这一技艺。"匠人之路,匠心传承,有效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升和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发展。"溱东镇相关负责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年由王明华牵头指导的溱东镇学校"溱湖刻纸"校园文化获江苏省特色校园文化项目。
溱湖刻纸作为传统美术工艺
入选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蕴含着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
是城市文脉、历史的见证
绚丽多姿、弥足珍贵
一起了解非遗
共享这份珍贵的文化财富!
-END-
来源: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