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千年下来,是有很多很多东西是一代一代传承着的。正是因为如此,哪怕前面几千年有着不同的血统融合在一起,我们现在还是中国人!但是到了现在,哪怕我们有着先辈留下来的众多的物质遗产,也停不住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身处中国的异国人的趋势。有人说一个民族只要自信了三代,那自信对于这个民族就是一种入骨东西。那如果一个民族三代都是受人家文化的影响,慢慢地忘记自己的文化,那我们以后会怎么样呢?
或许我有一点杞人忧天了,但是我们的精神文化的确在不停消失,现在的一些非物质遗产已经面临着无人传承的问题了。墙皮画,皮影戏,唐三彩,滩头年画,剪纸艺术等等,这一些都已经走到消亡的边缘了。
皮影戏其实非物质文化的不断消失本身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对于我们来说非物质文化是真正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知道我们是中国人的标志性的东西。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我们中国来说,我们所说的非物质遗产,实际上是指那些具有不能用典籍记载,又不能外化的文化内涵的文化品种。其实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很轻易就能产生共鸣的,而非我们中国人的人就很难去理解这个东西。可以说,这些东西就是我们中国人专属的,能做好这个的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剪纸但是现在面对着传承困难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先放开现在人的因素,从‘’她‘’本身出发分析一下原因。
高度的个性化。像一些传承,如篆刻,皮影戏等这种类型的,从开创开始都是以人为主体,最本质的东西也是人的非物质遗产。一旦传承中间某个重要人物断了传承,这个技艺传承断了重要一部分了。她的精神文化,物质传承都是人为主体的,这就高度的个性化。
传承的经验性。对于大部分的非物质遗产来说,因为传承和积累是经验性的,所以没有办法大规模地普及开来。这种情况与我们本土的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在我们的文化里这些品种有两种传承方式。一种是像舞龙舞狮这种,没有离开土壤群体的自发性地传承繁衍;另一种就是父子,师徒之间口口相传,相互体悟的技艺,这个在我们中国就很多了。
舞龙舞狮浓缩的民族性。我们的非物质遗产大多经历了许多个时代,每一个时代有着每一个时代的精神内涵。所以经历了每个时代的过滤而形成精品的,基本都积累了各时代的精粹,保留了最浓缩的民族特色。可以说,她们是民族灵*的一部分,随着民族的兴亡而兴亡。她们是超时代的,因此哪怕她们可以传世,也是不可能完全跨民族移植。
说完了我们非物质遗产本身存在的问题,就不得不说一下现在我们中国要传承这些所面对的环境了。其实不过分地说,现在完全不具备把这些发扬光大的土壤,哪怕现在国泰民安。我们思想新一代人出现了两级分化,想要传承的努力让更多人知道这些的重要性;反之,则会努力地诋毁。并且,年轻一代基本都不会去沉下心的动手学习。
其实这也与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就如同我们现在没有爱国主义教育一样,非物质遗产的重要性没有人在学生的时期告诉他们这些,所以传承之难,可见一斑!
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次就是社会的影响了,尘嚣之下,年轻一代都是红尘滚滚里的利己人。其实这也更加证明了我们传承非物质遗产的必要性,如果有一天我们大家都需要这些精神的满足,这何尝又不是社会的进步呢。
我们现在看到的非物质遗产都是很重要的,其实如果有一天这些真的都失踪了,或许我们精神将无所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