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们如何积极探索新时代城市版枫桥经验

徐汇区华泾司法是全国模范司法所,积极探索新时代城市版“枫桥经验”,他们建设“四化”。

坚持*建引领,探索实践组织基础“体系化”

华泾镇*委成立全面依法治镇委员会并出台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镇*委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实现全面依法治镇工作职能的优化协同高效,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全面依法治镇工作体系。在依法治镇委员会的领导下,华泾司法所认真履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有关职责,年1—3月法治审核各类*府合同达份,提供法律意见建议8条,促进行*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与深入推进依法行*、加快建设法治*府各项决策部署同步推进。

近年来,华泾司法所已先后获得全国模范司法所、上海市司法行*系统先进集体并荣记集体三等功、上海市标准化司法所等十余项全国和市级荣誉。

坚持人民主体,探索实践法律服务“实体化”

作为上海首家标准化司法所,为了顺应新时代新要求,华泾司法所聚焦打造新时代城市版“枫桥经验”,在打通公共法律服务“ 一公里”基础上,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公共法律服务阵地就在哪里,更加自觉地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司法所在镇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0版改造过程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 限度压缩办公空间,增加接待窗口,优化工作布局,强化隐私保护,处处体现用 的环境接待群众,把最舒心的区域留给群众。

人民调解是司法所的“看家本领”,司法所大力培育“枫桥式”人民调解组织和“枫桥式”人民调解员。从全国模范调解员石顺芳到上海市“调解为民好榜样”史良燕, 调解员代代传承。以她们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相得益彰,自成立以来已参与或指导调解各类矛盾纠纷件。

在探索打造新时代城市版“枫桥经验”进程中,华泾司法所不断拓展法律服务外延,针对镇域商圈客流量大,消费纠纷矛盾多,因地制宜设立消费纠纷专业调解室,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一次某顾客在商圈饭店用餐后腹泻,索赔无果,情绪激动之下在门口阻拦其他顾客,严重影响了饭店正常经营。消费争议纠纷调解员 时间介入,很快帮助双方达成协议,既确保消费者权益,也维护了商家合法权益。商圈开业一年半时间,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7件,深受商家好评。

坚持路径创新,探索实践治理方式“智慧化”

随着互联网元素融入社会、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华泾司法所率先提出“互联网+司法”概念,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智慧服务、个性服务方向发展。将网络与司法对接,使互联网这个“ 变量”转化为惠及民生的“ 增量”。“无人律所”就是试水之作,设置于华泾镇繁华路段的“无人律所”,存储了大量法律内容,居民可随时调阅。

司法所还与服务商签约获取后台支持,对于复杂法律问题,系统自动分配给与华泾结对共建的律师优先在线答复,降低了群众寻求法律援助的门槛,提升了信任度。而在华泾镇非诉讼纠纷化解中心,则藏着“最强大脑”:大屏幕实时显示矛盾调解、案件转接情况,系统会自动收集和汇总处置情况,提示需要进一步跟进的项目,确保矛盾有效化解。

“云调解”则是司法所进入整改阶段与区法院探索的又一新课题,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帮助居民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有位七旬老人常住美国,他和居住在上海的兄弟姐妹因为父辈留下的房产而发生纠纷,调解员通过“云调解”化解了这一矛盾,既落实了疫情防控要求,又免去了老人往返美国的奔波之苦。以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为依托的“无人律所”,以司法小程序为支撑的“云调解”,实现了基层司法行*应用的“ 融合”,为居民提供公共法律的“智慧服务”,也开启了华泾司法所智慧司法新征程。截至年3月底,司法所已通过智能化应用线上法律咨询71件次,涉及合同、婚姻、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刑事行*、企业经营管理等多个维度,为实体公共法律服务拾遗补缺。

图片说明:无人律所

坚持引育结合,探索实践治理力量“集成化”

华泾司法所通过遴选,向社区、企业引入了一批业务能力过硬、富有责任心的律师,运用他们自身专业优势,当好社区治理“参谋员”、普法“宣传员”,把好社区治理和企业经营的法律关。同时,在社区挂牌成立以律师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打响律师个人服务品牌。如“吴心瑶工作室”自建立以来,坚持每月10日,25日两次进小区提供法律服务。

疫情期间,吴心瑶律师发挥“智囊团”作用,化解因疫情引发的房屋租赁纠纷,还在遗产继承、家事纠纷、老人权益等方面为居民提供法律支持,为社区垃圾分类、门禁安装、车辆停放提供法律建议,助推社区依法治理。律师在社区挂牌个人工作室,既强化了其主人翁意识,又提升了其社会责任感。在司法所的大力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品牌律师参与到社区治理,把法律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截至目前,华泾司法所已成立了9个律师个人品牌工作室。

华泾司法所积极培育“法律明白人”,用“民管民、民理民”的“草根”方式调处小矛盾、小纠纷,防止矛盾激化、纠纷扩大。如居民老张与妻子为谋求不当利益假离婚,不料弄巧成拙,假离婚成了真散伙,小区里阅历丰富、德高望重的“法律明白人”秦阿伯,既说理、又讲法,对当事双方进行推心置腹的规劝,最终成功化解了家庭矛盾,也给周围居民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教育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