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如空气般看似无形,却是不可或缺,稍不注意可能就在我们一呼一吸间消失。非遗,是技艺,更是记忆。一个粽子包含着我们的情怀和文化底蕴,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
“如果我不做,不去传承它,就真的没有了。”这不仅仅是一个引子,对于从小吃自家粽子长大的陈*团而言,粽子更像是一颗在心底扎根了许久的种子,忽地在某天发了芽,并迅速长成一株苍天大树。
粽子文化关乎家族的传承,历经百年,从广西贵港覃塘区覃塘街道的一个小巷子里,飘出了远近闻名的五仙粽。民国初期,当时的陈氏是望族,陈*团的太爷爷平日喜爱研究美食,而覃塘的少将旅长陈乃模便是陈*团太爷爷的亲兄长,所以陈*团的太爷爷跟师长的大厨私交甚好,据说这位厨师是前朝御厨,从他手上流传下来许多覃塘名菜,五仙粽的工艺改良亦是源于这个大厨。“五仙粽”,“五仙”谐音“五鲜”,五鲜即:糯米、绿豆、香菇、五花肉和虾仁,不同于普通的粽子,五仙粽的制作过程极其考究,制作“五仙粽”所使用的五种食材包含了咸、鲜、甘、香、糯的口感和味道。
情怀之上,匠心呈现。从选料、备料、浸米、煮叶、制馅、包扎、蒸煮等步骤,反复做的过程中,每一个粽子都饱含了陈家历代传人的深情。
从小小一个粽子的变化看时代发展。古代物资匮乏,糯米作为温补的食物,吃一顿可以顶一天,很是滋补。到现在不同,现代人对于吃的选择种类繁多,糯米就不适合用来当作主食,“太爷爷就很有先见之明地想到了这一点,通过一些食材和一些调料,让糯米吃起来不觉得腻,也不会觉得胀肚不消化,也许让我们自己去研究,也不会想到要用山*皮、甘草等药材放进粽子里,把药材当作食材来用,味道和效果自然也不同。”药食同源,这是中华饮食神奇的地方,亦是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之处。
世间有无数种等待, 的一种,叫来日可期。年,覃塘五仙粽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六批贵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陈*团深深晓得,这仅仅只是开始,未来需要他去努力的还有许多许多。
相关链接:
1.厉害了!覃塘这只粽子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覃塘非遗美食“五仙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