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漆子扬:《丝绸之路文献丛刊》勾勒西域文化立体图景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和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编辑的《丝绸之路文献丛刊》(以下简称:丛刊),相继出版了《甘肃省志集成》(45册)、《丝路稀见刻本宝卷集成》(10册)和《中国西部民俗文献丛书》。该丛刊由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名誉所长赵逵夫、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担任编委会主任,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漆子扬任主编。年5月,丛刊其中一部分《甘肃府县旧志全编》之《兰州卷》(15册)、《庆阳卷》(12册)、《天水卷》(20册)相继出版发行,其中,《天水卷》收录武山旧志冯同宪康熙志、胡奠域乾隆志、李克明民国志三种,对研究武山历史文化,建设甘肃美丽乡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为了解丛刊具体编纂背景,记者采访了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漆子扬。
中国社会科学网:请您简要谈一谈《丝绸之路文献丛刊》出版的背景和目的。
漆子扬: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全长多公里,中国境内长多公里,甘肃境内长余公里。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和共建“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传承中华文明的理想情怀,构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共同家园,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和平合作,互利共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丝绸之路再次凝聚全世界发展经济、促进文化交流的热切目光。这是我们和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丝绸之路文献丛刊》的大体背景。
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惠、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丝绸之路积淀了丰富的典籍文献,尤其西部地区的民俗、地理文献资料尤其珍贵,为了抢救保护这一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为学术界提供研究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社会、边防、民俗、地理、宗教、民族、人口、文学、语言、教育等可靠的文献资料,促进中华典籍的整理保护,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各民族文化认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这是我们编辑出版《丝绸之路文献丛刊》的真正目的和愿景目标。
年夏,席建海先生提议我们所应该编辑有关丝绸之路的著作并出版。我一开始觉得这个工程对于我们所来说实在太庞大,没有太在意。当时我考虑丛书构想符合国家出版的大*方针,切合目前学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