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贾康院长受邀参加由凤凰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凤凰网财经承办的“凤凰网(夏季)财经峰会暨天籁思享荟”,并在峰会期间接受了凤凰网财经的独家专访。贾康院长就房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发表相关观点。
房产税会起到“压舱石”的作用,越拖越被动
在谈到土地出让金改革及房产税的话题时,贾康表示:“房产税如果以后真推出的话,它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热度是压舱石的作用,当然就会影响房价。”
贾康认为,说房产税影响房价,不能理解为它出了以后,房价就一定能压的多么低,而是说即便房价还是上涨,但是曲线也没有那么陡峭了,特别是它会遏制原来肆无忌惮的炒房。总体来说房地产税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但不是说它是万能的,不是只靠这一个制度安排,它配合其他制度安排,一起促成房地产健康长效发展机制,这是一个配套改革的事。
贾康还表示,房产税的推出没有什么最佳时期,现在就是越拖越被动。比较早期那个框架可能更容易建立一些,但现在你既然已经拖到这种积重难返的状态了,那可能就别无选择,还是应该在法治化的道路上推进相关的立法。
以下为采访内容:
凤凰网财经:我看网上也有人讨论说不管是出让金还是房地产税,都是一种*策上的收紧,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房价,当然可能也是老百姓都希望房价别那么高,您是怎么判断的?
贾康:房地产税如果以后真推出的话,它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热度是压舱石的作用,当然就会影响房价。影响房价不能理解为它出了以后房价就一定能压的多么低,可能使我们房地产市场走上坡路过程中形成的价格曲线不是像原来那样那么陡峭,可能还是上扬,但是这个曲线不那么陡峭了。
特别是它会遏制你原来肆无忌惮的炒房,炒房带来的就是大起大落,大起以后不得不去用行*手段硬压下来,大起大落对社会不良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房产税推出后,这个曲线虽然还有波动,但是不是那种大起大落,这就更健康了。
总体来说房地产税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但不是说它是万能的,不是只靠这一个制度安排,它配合其他制度安排,一起促成房地产健康长效发展机制,这是一个配套改革的事。
凤凰网财经:我之前看您的一些讲话说实施房地产税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期?
贾康:有人问说什么时候是最佳时期,我说没有什么最佳时期,现在就是你越拖越被动,现在你怎么样去攻坚克难,这确实是对中国整个社会的一个考验。
凤凰网财经:所以就是我们现在应该是有点晚了,应该加快推进这个?
贾康:历史不能假设,比如说更早的时候,大家还不是特别在这方面是纠结状态的时候,比较早期时建立那个框架可能更容易一些。但现在你既然已经拖到这种积重难返的状态了,那可能就别无选择,还是应该在法治化的道路上推进相关的立法。立法如果说一时难以如愿快速推出的话,那你能不能进一步考虑扩大试点,让社会更多的来凝聚这种共识,这都是要考虑的事。
“抽肥补瘦”,应考虑推出遗产税与赠与税
在谈到是否可以通过征收“富人税”来缩小贫富差距时,贾康表示:“一定是要越富的人越多交一些税,这叫‘抽肥’。”
但贾康同时也表示,“抽肥”并不是简单的劫富济贫,让你过不下去,而是在你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多做一些贡献,不至于伤筋动骨。“抽肥”之后的“补瘦”称为转移支付,抽肥补瘦或者说扶持弱势群体这个功能在中国一定要进一步提升。
贾康认为,除了通过征收“富人税”来“抽肥补瘦”外,中国还应该考虑推出遗产税和赠与税,它会带来富豪不得不做的选择,比如捐资出去设立公益基金会等。
怎么样让先富起来的人更多有这种贡献?贾康表示,房地产税就是一个例子,它是典型的直接税,你住多套房子,或者手上掌握着多套房子,住豪宅里面,就应该多做一些贡献。
贾康认为,个人所得税的“四类归堆”目前只是涉及到了四种劳动职务。下一个税收改革里,更合理的应该是把非劳动职务也拉进来,比如说金融产品是可以拉一部分进入归堆的收入范围,然后接受超额税率的。
以下为部分采访内容:
越富的人应该越多缴税,但不是简单的“劫富济贫”
凤凰网财经:美国有个“富人税”的征收计划,从共同富裕和缩小贫富差距来看,您觉得我们有没有必要从税收这个制度上或者其他方面来加重对这些特别富这些人征收的额度呢?
贾康:你提的这个方向我觉得其实是税制看内涵的,税制说的就是有一个支付能力的问题,那你自己收入高你就多做一些贡献,这叫“抽肥”。抽肥并不是简单的劫富济贫那样的让你过不下去,是在你可接受的情况下多做一些贡献,不至于伤筋动骨这样的调节,但是一定是要越富的人越多交一些税。
“抽肥”之后的“补瘦”我们把它称为转移支付,就是给底层收入群体发低保,给残疾人发津贴生活补助费,给一些自然灾害发生地的灾民发救济,抽肥补瘦或者说扶持弱势群体这个功能在中国一定要进一步提升。
提升就涉及到刚才说的,怎么样让先富起来的人更多有这种贡献?那么我们前面讨论到的房地产税就是一个相关的税务,它是典型的直接税,你住多套房子,或者手上掌握着多套房子,住豪宅里面,应该多做一些贡献。
另外,比如说个人所得税里,我们年改革已经有一个综合宗旨,这就是把工薪收入、稿费、劳务费还有发明专利等取得收入之后归堆,四类归堆以后超过税率才交,收支越高边际税率越长,最高可以到45%,快拿到一半了,但它的缺陷是什么呢,它只是涉及了四种劳动职务,非劳动职务一分钱都没有。
那么下一个改革里头更合理的应该是把非劳动职务也拉进来,比如说金融产品是可以拉一部分进入归堆的收入范围,然后接受超额税率的。
而房地产税有必要往下调,你如果真的把税率扩大了,没有必要高到45%,那样税收太高了反而使纳税人产生更多的避税动机,或者说过多打击他自己创业创新的积极性,这种也不符合我们所说的适当柔性的调节,不伤筋动骨的来“抽肥”的原则。
所以我个人的看法是,下一轮个人所得税改革在综合收入这方面一定把最高边际税率往下明显调低,这都是改革中间要具体设计,怎么样形成个体方案的问题。
中国应该考虑推出遗产税和赠与税,让富豪们主动去捐钱
凤凰网财经:我们说“先富帮后富”,您觉得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除了刚才我们说的税收,还有从哪些比如说社会救助、投资等其他的各个方面来促进先富的人来帮后富?
贾康:如果说先富帮后富,那么直接税,就是“抽肥”要去“补瘦”这是一种转移支付的帮,还有一种在直接税体系建设过程中可能要考虑中国应该推出遗产税和赠与税。
它会带来富豪不得不做的选择,这个税如果确立起来,他就意识到不能如愿都把自己财产全部给家人了,与其我交那么多税,我不如自己把财产中间的一部分在生前安排好,捐资出去设立公益基金会,而且这个基金会还可以以自己或者自己家族的意愿有专门的命名,这个命名可以使自己或者自己家族流芳百世。它有国际经验可以借鉴,它可以通过安全投资,这个公益基金会可以不断地运行下去,这样也给自己和家族树立一个比较好的社会形象。
先富起来人他也会有这样一种树立社会形象的动机,并不想别人简单的把他看作暴发户,又加上这个遗产的赠与税这样一种选择性的制约,那么就可能又促使富豪中间相当一部分考虑把自己的财产安排一部分去做慈善和公益,那么实际上就是我们说的“抽肥补瘦”的另一种方式的形成。
当然还有宣传思想教育,介绍国际的经验。发达经济体里面这样的公益慈善还有一种文化特征,富豪家族的孩子他从小也认可,家里虽然有这么多的财富的积累,但是他早早就能接受要有公益慈善的概念。他自己一旦能够决策,他可能也认同这种事,或者说自己原来并不富裕而通过一些什么样特定的机遇的把握,很快成了富人,这些他也有这种动机,我把自己财富相当可观一部分捐资设立公益性基金会,这种例子一定很多。
中国需要借鉴国际经验总结我们自己一些特色的东西,也要认同除了直接税,现在已有的个人所得税,和要考虑的房地产税外,还要考虑遗产税和赠与税,以及还要积极引导鼓励发展更多的公益慈善事业,更多的建立公益性基金会,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都是在促进共同富裕。
文章来源:凤凰网财经
作者/来源: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