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周末好!今天本来打算写一篇《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天津海河柳林还需再接再厉!》来跟大家聊聊海河柳林天津“设计之都”核心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果无意挖到了一篇去年新金融记者对海河柳林地区项目主创规划师陈宇院长的访谈。里面有挺多干货,包括本设计思路的由来、历经的坎坷以及透露出的天津对海河柳林的重视和决心等等,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同时里面也提到了一些地方,跟我们现在看到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让我们心中的一部分疑虑从中消除。
好啦,下面让我们进入访谈间:
一位规划大师曾说:“规划一旦确定,这座城市就已呈现出未来的样貌。”海河柳林地区是天津市打造“设计之都”的核心区,总面积14.5平方公里,以数字设计、智慧设计为主导产业,以智慧城市和生态宜居为主要特征,打造中国“三北地区”的现代服务业高地。新金融记者专访海河柳林地区项目的主创规划师、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二院院长陈宇,谈谈该项目规划背后的设计理念,以及关乎一座城市温度的感动。
陈宇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规划二院院长
正高级工程师,硕士,天津市青年拔尖人才,天津市 层次人才,天津市创新创业创优先进个人,局级城市设计专业技术带头人。主持编制天津“设计之都”核心区(海河柳林地区)规划、天津国家会展经济片区规划、海河规划二十年评估、雄安新区创新岛城市设计、西咸新区品质标准等全国多项重点规划。
新金融:作为海河柳林地区项目的主创规划师,您见证了该项目从无到有、从粗到细的全过程,能否介绍一下这个项目方案经历了哪些阶段?
陈宇:由于海河柳林地区是中心城区里面条件 的整片开发区域,社会各界广泛 最终这个版本的进步性在于很好地落实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上版规划中计划在海河两岸做一些比较密集的开发,当时更强调临河的经济价值,经过几次修改的最终版本我们“损失”了多万平方米,把临河的地方全部变成城市公园,河流与公园共同形成一个3平方公里完整的蓝绿空间,在市区里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生态环境。一方面吸引创意设计企业进驻,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城市的综合价值。
新金融:在设计这个行业,创意和灵感被视为一件作品的灵*,我们在做设计规划的时候,国内、国外有无类似的案例能给海河柳林地区项目的“*”一些参考?
陈宇:我们当时在寻找案例的时候,发现国内、国际上这种例子都不多,因为设计行业对租金敏感度都很高,所以创意设计企业往往分散于城市边缘,不会形成一个片区的概念。这种情况在全世界都如此,唯独芬兰的赫尔 ,是由一个规划打造出来的,是一个成规模的集中的设计区。目前,天津设计企业已经有将近1.7万家,设计产业年销售收入约亿元,从业人数将近40万,设计综合实力在国内排名前列。我们分析了全市的设计创意产业基本情况后,提出来要打造一个核心区,让这个以“设计”为标签的核心区成为天津的一张新名片。这个核心区打造完毕之后,后续很可能会有大量的吸引性*策出台,在利好*策的影响下,逐渐培育成一个核心区域。总体来说,先前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的不多,海河柳林地区项目是属于我们的一种开创性设计。
新金融:海河柳林地区项目东起外环线、西至昆仑路、南起大沽南路、北至津塘路,规划总用地14.5平方公里,涉及河东、河西、东丽和津南4个行*区,每个行*区是否有结合自身特点的特色布局?
陈宇:这片区域是4个行*区的交界地,所以整体的规划不能像建筑设计一样完全追求一种艺术性的表达,不会是一个在某方面追求 的落地,而是要给这片区域一个最合理的“解释”,融合每个行*区的需求。最终,整体上海河柳林地区项目会体现一种平衡之美,并且各个行*区还能美出自己的特点。东丽区是占主体 面积的区域,几大功能片区的智慧发展中心、国际设计区、智能商务区等都在这里;河东区占地面积就比较小,而且有几个厂房在那里,所以工业遗产是河东区 的特色;河西区的条件比较好,它有一定的开发土地,而且这片土地临近陈塘,陈塘现在设计的汇集力量还是比较强的,发展也不错,所以河西这片土地会和陈塘起到联动作用;津南区范围内有接近1平方公里的柳林公园,还有胸科、医院,优质环境、优质配套服务是津南的特点。
新金融:海河柳林地区项目目前处于一个怎样的阶段?在做这个项目期间,有没有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陈宇:目前设计规划已经全部完毕,基础打造预计在两三年内可以完成,全部正式运营起来要看后期的招商引资情况,预计10到15年,这个时间也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时间。
这个项目前期调研的工作量比较庞大,由于我们要做的事是勾勒全天津市设计产业蓝图,首先要掌握天津市设计产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情况,有多少人在做这件事,但当时遍寻各方也没有现成的数据供我们做设计规划用。我记得当时正好是一个五一小长假,我就憋在家里,想这到底该怎么办,后来从网络上自费下载了统计数据,维度很多,分类很细,然后我自己把这些数据建立了一套体系。我们设计产业应该包含10大类,这10大类的资料我全部都买下来了,前面提到的1.7万家企业每年销售收入亿元,40万从业者,全部是从这些数据中统计出来的。从规模、领域等维度,把这些数据全部整理下来,做成Excel表,呈现出一张天津设计产业地图,这才有了万里长征的 步。在做这些数据统计的时候,也发现一些小惊喜,比如大家都知道天津设计产业有生态城动漫产业园,有陈塘科技园,但在这次统计之后,我们突然发现意风区聚集了一大批软件设计企业,之前从来没有人知道这个事,这些软件设计企业都是从北京搬过来的,那里距离天津站近,办公方便,而且这些企业的租金承受能力也比较强,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会产生聚集效应,吸引更多优质设计公司到这里办公。
新金融:这个项目历时如此之久,最终的结果也得到了各方的肯定,在您看来,这个项目的哪一点规划是最令您和团队感到自豪的?
陈宇:整个海河柳林地区项目的亮点不少,但最令我们感到有成就感的就是河东区的那几栋房子——列入工业遗产的厂区。如果是其他形式、其他主题定位的开发,那么这片老厂房很可能就拆掉了。之前,我们也反复听到很多声音说要把它拆掉,这样可以快速回笼资金。但我们反复坚持工业厂房改造出来的空间,特别适合租金承受能力低的小设计群体。从全世界的例子来看,基本上都是这种定位。前期的改造确实会花点钱,但是这样能给他们提供良好的产业生态空间。有些设计企业可以承受每平方米3到5块钱的租金,有些资金雄厚的设计企业干脆自己盖楼,但也要知道有些设计企业它只能承受每平方米一块五的租金,很多 的创业中的设计企业就卡在租金上面了。因此,我们也在向各级领导汇报的过程中,反复坚持要留下这片工业厂房,最终各方一致同意不搞房地产,把它做成工业遗产保护起来。所以回顾整个过程,这是令我们感到挺自豪的一件事情,不仅可以给中小型设计企业一个条件更宽松的创业空间,还保留了城市特色,这点很重要。
新金融:做一片区域的规划,归根结底是在做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您怎么看待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陈宇:之前这些年我在做研究的时候,我的一个想法是:越聚集越好,城市的功能就是聚集人。事实上,世界城市规划主流发展导向经历过几次轮回:聚集、分散、再聚集……之所以我认为城市还是要使人合理的聚集,是因为城市与农村有区别,城市的生命力在于聚集,越聚集它就越有活力。所谓“合理的聚集”,就是要去功能区化,呈现出一种松散的聚集。要打破我们之前说的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这种观点,要让各种“区”融合在一起。比如,之前我们提出过一个关于未来的城市模型——一楼是咖啡厅等交往空间,二楼是办公创意空间,三楼以上是居住空间,这样空间设定是基于新城市人的工作与生活的时间界限越来越模糊化的基本判断之上的,让人的工作与生活尽量空间复合化,很多创意的点子都来自于咖啡厅里的交流碰撞,有了好的想法后可以直接到二楼工作室进一步研发转化,工作地点和舒适的休息空间之间的距离也不再是一个小时的车程,而是二楼与三楼的距离。这个模型核心在于促进人与人的交往,通过交往促进创意出现实现价值增加,我认为这是一个应该好好深入去做的研究。
记者手记
一米多高的前期调研资料、七八个人数月没日没夜地商讨方案、最终汇报时却要在短短的十几页PPT中把所有的内容讲透……
当陈宇回忆海河柳林地区项目的点滴,那些场景像一帧一帧电影画面一样呈现在眼前。陈宇说,参与这个项目的团队人员都30多岁,既有经验,又有创意,能在“稳”与“新”之间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在采访过程中,陈宇表示,一位名校毕业的硕士,也是参与海河柳林地区项目的设计师,敢于代表团队向各方提出舍弃滨水的高密度开发,转而塑造整体蓝绿空间的想法。话音刚落,这位设计师从采访间经过,很令人意外,原来是位身材娇小、笑容灿烂的女生。
在天津人眼里,海河是天津的摇篮,流淌过百年沧海桑田,记录下城市发展变迁。陈宇对此也深表认同,海河是海河柳林地区最宝贵的景观、人文资源,以海河为主体的滨河沿岸地区景观环境和服务功能的提升,可以作为海河柳林地区特色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作为海河上游的 5公里,海河柳林地区是海河上游与中游不同城市风貌转换的重要节点,也是天津72公里“海河风情”承下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一河两岸”的规划结构。
不仅有“一河两岸”,这个项目还有“一路两心”。“一路两心”是指设计产业资源集中的龙宇路、国际设计中心和柳林生态中心。龙宇路将天津钢厂、 机床厂等主要工业遗产和规划的设计产业核心功能区在内的重要功能片区串接起来,形成地区发展和主要框架。海河北岸的国际设计中心主要围绕规划定位,重点引入高能级的设计产业和相关机构并配置完善和高水平的配套服务设施,使之成为地区发展核心引擎。柳林生态中心,则是在海河南岸,围绕规划的柳林公园,在海河上游与中游之间构建城市重要的开放空间节点,整合优化周边现有的医疗康体和设计产业资源,形成带动地区南部发展的引擎。这样以双心为引擎,为推动地区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启动条件。
作为北方最早的开放城市和近代民族工业发源地,天津的设计产业底蕴深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 辆自行车、 块手表、 台电视机都在天津设计研制成功,量产造福百姓,强大的工业设计与制造能力支撑起天津“新中国工业的摇篮”的重要地位。
纵观近年来天津市设计产业的发展,空间布局较为分散。为发挥传统设计产业优势,进一步集聚设计产业布局,天津市提出将海河柳林地区(规划范围约14.5平方公里)打造为“设计之都”核心区,发挥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合作平台、释放引领价值的标杆作用。
在海河柳林地区项目的规划中,承载着许多人与城市和谐关系的感动:比如不再过分强调临河经济价值,而是建造一座城市公园;比如降低超高层建筑高度,从原方案的米降至米;比如保留工业遗产给创业者提供造梦空间,放弃了房地产开发……建筑是一座城池的风骨,也是留给一座城市的温度。
我看到这篇访谈报道,也能够理解*府对于这片区域开发的谨慎,以及在规划上做出的牺牲和让步,比如不以房地产为主导,而是提升品质并以产业来引领!之前包括我在内,很多人想知道区域内老的天津钢厂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现在为什么还没有拆没有开始动工,从访谈里我们知道原因是要留下这座工业遗产进行现代化包装,就像首钢园一样。
北京首钢园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共同期待海河柳林的崛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