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29日,在第五届地方文史高级研修班的专家讲座活动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的冯筱才教授作了题为“数位文史与地方记忆”的学术讲座。冯筱才认为传统的地方文史征集方法需要进行“数位革命”,提出了“数位文史”与“地方记忆”两个概念,呼吁来自全国各地的地方文史工作者合作、共享、抢救、传承,以多种创新手段,将各种物质性或非物质性的记忆都赶紧抢救保存下来,以馈后人。这场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刘建平副教授主持。
数位文史在讲座的开始,冯筱才谈到了地方记忆抢救之急迫性。地方的文化遗产与历史遗留消逝速度非常之快,应该用什么样的手段才能够最快、最紧急、最有效地去抢救这些资料?他指出,数位化对历史研究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革命,可能给历史研究带来很多便利。影像、声音与AI技术,纸质文献的超高倍率压缩、保存、传播与查阅,包括数据的深度挖掘,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的高度整合,GIS系统的运营,都给历史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冯筱才将“数位文史”定义为:在地方文史工作中大量引入数字方式,大幅提升物质或非物质历史遗留的抢救效率,并拓展保存即将消逝的历史遗存的渠道。包括用相机、手机、录音笔、摄录机等尽量快速抢救各种民间记忆,这些记忆包括文献与口碑,实物、仪式、村落、街区、建筑等空间,将所有与人们记忆有关的且转瞬即逝的东西,都尽量以数字形式抢救下来,以备未来人们查阅、研究及追忆。另外,“数位文史”也指在地方文史研究工作中普遍运用数位资料库,提升文史研究水准,同时亦指文史编研成果公共转化中数位技术的运用。
冯筱才指出,数位文史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是保存,空间有限,但硬盘无限,资料存储的技术很方便,而且可以做很多备份。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征集,原件征集在收购和保存方面都存在着困难,但是数位征集是可行的,而且速度很快。先把材料扫描保存,包括口碑的抢救,实物、仪式的拍摄,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赶快去做。第三是数位检索,数据库不断更新,要充分利用各种平台检索。在口述访谈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数位手段。尤其在疫情情况下,线下访谈实现不了,就要做线上的访谈。此外还有数位呈现,编研成果要想办法数位呈现,因为现代人大量使用电子产品,但有质量的供应方太少了。把文史编研成果转化为知识,影像化、故事化,通过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