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继承遗产,女儿继承癌症

前几天看了《姥姥的外孙》。一开始还在笑,但等电影结束,泪水早已浸湿衣衫。这部电影太真实了,真实得让人痛心。那句“儿子继承遗产,女儿继承癌症”,瞬间就让人破防了。

故事中的姥姥,是“重男轻女”思想的受害者,但最后也继承了“重男轻女”思想。抛开感人的剧情,单就重男轻女这个顽疾,不仅在影片里中反复上演,在我们身边,也从未消失。

01无声的付出,不平等的遗产

姥姥的一生,是东亚社会里无数女性的缩影。

年轻时,她为父母养老送终,但最后父母的遗产,全数给了哥哥,她尽心尽力地照顾家人,却从来没有资格享有任何“回报”。更让人痛心的是,到了她老了,依然摆脱不了这个观念——哪怕是她的房子,也要留给小儿子,为什么?因为他是“最困难”的那个。阿秀这个最尽心的女儿,付出最多,却什么也得不到。

这并不是电影的夸张演绎,而是东亚家庭中的普遍现象。数据显示,70%以上的中国家庭在遗产分配上仍然偏向男性,无论女性付出了多少,遗产的最终归属,似乎早已注定。

影片中的阿秀为母亲操碎了心,医院、照顾她的生活起居,但母亲从未想过她会得到房子。更甚的是,女儿阿秀也从未奢求,她不断安慰自己:“付出比得到更让人心安。”这话听着让人难过,她其实也明白,自己不过是东亚无数女性中的一员,被困在了“无偿付出”的牢笼里。

02文化的深层根源:重男轻女的传承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东亚社会,重男轻女不仅是个人选择,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

自古以来,儒家文化强调“传宗接代”,认为只有男性才能延续家族,女性则只是“外人”。这种观念代代相传,即使到了今天,依然影响着许多家庭的决策和行为。

在我的家乡山东,女性一直被调侃“不能上桌吃饭”,现在听起来是一句玩笑,但我却真实经历过。

也就是十几年前,在许多山东农村,女人还是只能吃小桌的。家里的女性亲戚们,都屈在一张比膝盖还矮的桌子上,桌子不大,她们只好收着腿、弯着腰,像是家族里的局外人。

这种文化下,女性的付出成为理所当然的“家庭责任”,而男性则成为家族的“掌权者”。根据《全球性别差距报告》的数据,中国在遗产平等分配方面,全球排名仍处于较低水平。即使是在现在,女性在职场和教育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家庭内部的性别不平等依然在暗中起作用。

03东亚女性付出的沉重代价

电影中的女儿阿秀代表了无数现实中的女性。

她放弃了学业,早早帮母亲卖粥,成年后依然每周末去看望母亲,照顾她的起居。甚至在母亲生病后,她也毫无怨言地承担起了照顾的责任,而她得到的回报,仅仅是“孝顺”的标签。

这种无偿付出的背后,是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被刻板化为“照顾者”和“牺牲者”。

很多女性因为这种长期的压抑和付出,心理和身体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东亚女性的抑郁症发病率比男性高出30%,尤其是在那些长期承受家庭责任的女性中,这种心理负担显得尤为沉重。

04我们能做什么?

《姥姥的外孙》照出了无数东亚女性的真实生活。她们付出、她们牺牲,但她们得到了什么?

我们不能再让这种不公继续下去。

我们每个家庭都应该重新思考性别角色。女性的付出,不能仅仅被视为“理所当然”。她们有权利在家庭中拥有平等的地位,无论是财产分配,还是情感回报。

不仅如此,社会需要给予女性更多的法律和经济支持,让她们能够在家庭中独立、自主,不再依赖男性的“施舍”。只有真正的法律保障,才能有效提高女性在遗产分配中的权利意识和实际获得。

我们还需要从教育入手,让下一代从小理解什么是性别平等。只有文化和观念的改变,才能从根本上打破“重男轻女”这个枷锁。

真正的平等,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而是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给予女性足够的尊重与关爱。社会需要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