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京中轴线插上数字翅膀

近期,历经岁月沉淀与文化洗礼的“北京中轴线”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的又一璀璨明珠,这也是中国拥有的第59项世界遗产,标志着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迈出了坚实而重要的一步。在当代数字技术的加持下,这一古老的世界遗产正持续焕发新的魅力。探索中轴线数字资源多元化场景应用,搭建文化遗产监测与保护平台,邀请公众“云端”守护中轴……近年来,北京不断创新运用数字化手段,为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赋予了无限可能。

数字化呈现

数字世界再现中轴线恢宏盛景

北京中轴线始建于元代,发展至今逾年的历史,它纵贯北京老城,北端钟鼓楼,南端永定门,全长7.8公里,是一组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共同构成的城市建筑群。作为北京老城的灵魂与脊梁,一直以来,北京中轴线统领着北京城市的空间格局与城市功能,代表了中华文明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伟大创造与杰出才能,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文化遗产,集中展现了大国首都形象和中华文化魅力。

文物并非静止的物品,而是文化的载体,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是文物与新时代融合新生的关键。为加强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北京市联合腾讯、科大讯飞等企业以数字引擎、三维重建、场景码、区块链等数字科技为抓手,通过创新公众化的发展模式、创新数字化的技术手段以及创新运营化的反哺模式,有效推动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活化利用与创新传承,取得明显成效。

7月27日晚,在印度新德里国际会展中心“中轴之夜,光耀古都”活动上,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联合腾讯公司历时3年打造的“数字中轴·小宇宙”,作为数字化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重要成果,也向全球正式发布上线。

进入“小宇宙”后,人们能看到北京雨燕从北向南飞过北京中轴线上15个遗产要素,用户化身游戏中的青年,背上背包,在导游的指引下,从先农坛开始,寻找中轴线的魂;也可以跟随“玄鸟”,俯瞰北京中轴线,看清朝皇帝在先农坛、太庙举行祭祀仪式,可以亲手体验正阳门城楼的搭建;人们还可以尝试把社稷坛的五色土放到对应的正确位置……这是全球首次将游戏技术运用到世界遗产申报。

“数字中轴·小宇宙”基于最新的中轴线研究和保护成果,采用高清照扫、游戏引擎、PhysionGroom(实时头发物理模拟技术)、SmartGI(实时动态全局光照方案)、云游戏、PCG程序化内容生成等技术,对北京中轴线7.8公里核心遗产区进行了精细还原再现,结合人工智能内容生成能力来生成超大规模的地形、植被和建筑群。

据了解,腾讯“数字中轴”团队先后完成了对先农坛、钟鼓楼和万宁桥等遗产点的高清拍照、扫描,通过开发“北京中轴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