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后遗产电影的生产概况与特征

“后遗产电影”的生产概况

“后遗产电影”在“遗产电影”的基础上衍生,在20世纪90年代到年时期,英国社会意识形态特征因不断变化的条件而发生了改变。

“后遗产电影”以“新英国身份作为标识,带有现代风格,充满活力与叛逆气息,形成了不枯燥并且灵活而富于创新地塑造一种新的关于遗产的电影表达,

它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突破了20世纪80年代的“保守主义”的枷锁。理解这一时期“后遗产电影”的生产概况,从生产背景、生产数量及成就、经典影片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后遗产电影”生产背景20世纪90年代在欧美兴起的“第三条道路",是欧洲统治阶级尝试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或思潮。

年布莱尔成为领袖后,极力推崇“第三条道路”,以“第三条道路”作为自己的哲学。值得注意的是年以后,英国社会25-34岁青年失业率呈滑坡式下降。

年布莱尔上台执政,根据“第三条道路”的纲领和基本主张,进行了全方位改变,试图建立一个强大的并且充满活力的新英国及新国际秩序。

随着英国身份旧有特点的逐渐弱化,在全球化和时代向前发展趋势的压力下,全英国范围内出品的电影中发现的残留的身份标识和特点成为英国文化依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象征。

后遗产电影在布莱尔执政时期被赋予的新特质——“新英国性”。“新英国性”侧重于年轻、现代、风格化和都市风尚,暗含着对保守主义提倡的传承性质国家形象建构的批判,在文化以及地理空间上都呈现着开放包容的特征,展现着令人向往的都市文化。

生产数量及商业成就20世纪90年代后,英国沿袭20世纪80年代对文化产业的政策倾斜,英国每年生产的影片数量都在不断地增长,并且在许多影片都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包括《傲慢与偏见》、《诺丁山》、《东就是东》、《舞动人生》。其中《布里奇特琼斯的日记》在3天之内拿到了将近万英镑的票房,这一商业成就与20世纪90年代末英国的新税收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

经典影片以克莱尔·蒙克所界定的“后遗产电影”产生时间为判断依据,自年以来产生的“后遗产电影”艺术上的成就依旧不逊色于20世纪80年代的“遗产电影”。

其中《疯狂的乔治王》、《女王》、《伊丽莎白》、《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都是以王室故事为题材进行展开。

《莎翁情史》、《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以艺术历史遗产中人物故事为题材对国家统治阶级遗产展开情节叙述。

《理智与情感》《艾玛》、《鸽之翼》、《傲慢与偏见》以女性情感故事为主线进行叙事,展现“遗产”和爱情这一永恒话题之间的矛盾。

“后遗产电影”借助不同题材书写了不同于“遗产电影”的英国遗产文化故事,将英国独有的遗产文化融入到20世纪90年代后新的文化语境中,借助新兴的文化表达方式形成独属“后遗产电影”的特征。

“后遗产电影”的特征

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型的文化表达方式——“新英国性”的影响下,后遗产电影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脱离真实性的框定、人物形象的多样化以及新英国性三个方面。

脱离真实性

脱离真实性的框定支撑“后遗产电影”的文学背景为“超小说”的诞生、经典文学著作以及史实文献,超小说为现代小说流派或其作品有意强调作者的媒介作用和写作技巧忽略传统写作中对真实性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