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穷不走难,富不去败是什么意思

中国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博大精深,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至今,他们是先辈智慧的产物。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种语言,也包括传统的美术、文学、诗词、音乐、舞蹈等,而文学中,既有优雅的诗词歌赋,也有通俗的俗话俚语。

俗话俚语虽然难登大雅之堂,但因其简单易懂,被口口相传,这些语言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和美好愿望,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地方特色。穷不走难,富不去败就是众多俗话俚语中的一句。

北京城的东富、西贵、南贫

穷不走难,富不去败这句话最早的说法是穷不走南,富不去北,最早在北京城流传。清朝时期,满人攻入北京城,满族入关以后,北京城形成了满族贵族、明朝没落贵胄、富人、穷人等阶层。

新的统治者为了便于管理,将北京城的人根据身份不同被划入了不同的生活区域,其中满人贵族多居住在北京城的西面;做生意的富人因为需要交通便利,多居住在靠近大运河的城东;而北京城的南面则聚集了大部分的普通百姓、贫民及因为战争失去家园的难民。

于是当时形成了东富、西贵、南贫的说法,尤其当时人都认为:当一个人穷困潦倒时,就不要再往南边去了,因为南边都是穷人和贫民,去了也不会有出路,只会让自己更加穷苦。

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早已没有了东富、西贵、南贫的地域划分,穷不走南,富不去北也不再被一些年轻人所误解,他们认为南方比北方富有,这句话说得不对,谐音的因素,这句话也慢慢的也发展成为了穷不走难,富不去败。

现在的“穷不走难,富不去败

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大家对“穷不走难,富不这句话的理解发生了一些延伸,现在大意变为:

当穷困时,不能因为贫困而不本分,进而产生罪恶的想法,去做坏事,触犯法律的底线,进而将自己推入更深的深渊;当富有的时候,也要踏实过日子,不要因为富有而胡作非为,进而败光家产。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虽然国家在努力减小这种差距,促进城市与农村融合,但在物质方面,依然有穷人和富人的差异,且差距不小。

对于处于贫困之地的人来说,短期的贫穷也许并不会毁灭他们的信心,他们还有希望能过上好日子;但若长期处于贫穷的境地,生活毫无希望且身陷绝境的话,他们的理智也许早被饥贫消磨殆尽,产生富贵险中求的念头,甚至因此做出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举动。

穷不走难就是古人在告诉现世的人们:生活再难也不要误入歧途,天上不会掉馅饼,千万不要为了一时得失,一己之力而走上伤人害己的不归路。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有用正确的方式去挣钱,才可能改变贫穷的命运。财富非一天可以累积,贫穷也非一天可以摆脱,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方向正确,日积月累,总是可以达成梦想。

穷困潦倒不可使自己穷途末路,富贵荣华也切不可为富不仁。发家致富没有捷径可走,很多人的财富都是历经千辛万苦,甚至是数代人的积累。但俗话又说富不过三代,可见守富的困难,所以富贵人家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富贵生活,时刻保持警醒,切勿饱暖思淫欲,铺张浪费。

历史上因为败家子而挥霍空一个大富之家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帝王之中也从不缺败家导致的国破家亡,比如秦二世、隋二世等等,财富和权力带来的欲望最终让他们一不小心就走向了山穷水尽。

这句简单的俗语不管对个人或家庭都有借鉴意义,对于国家也有着一样的启示。看看现在某大国,作为超级大国,曾经满世界的派出*队干预他国内*,导致自己深陷海外驻*的泥潭,消耗财*。

现在又为了赚钱,公然抢劫和胁迫他国公司出售其业务,为此特意为扣上一顶大帽——威胁国家安全,这不正是个别国家走急、走偏的真实写照吗?

根据历史发展的趋势,穷人和富人在这个世界上永远存在且永不会被消灭,财不走急,富不去偏,穷不走南,富不去北将永远适用于警醒我们,无论是贫穷时,还是富有后,都该有正确的价值观,以理性的思想对待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