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写到关于书籍方面的文章,总是感慨颇多,因为书籍记录的是人类的宝贵经验以及重大事件的处理方式。我们看书是为了学习经验,就像看历史书,从历史事件了解人类的发展过程,了解历史的进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是如何学习先进的经验从而为自身的发展带来相关的利益。历史越是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越是丰富;书籍越是浩如烟海,读书也就越为困难。人类每前进一步,留下的遗产也就越多,需要的记录也就越多,记录越多,选择越是不容易,记录需要文字,文字需要被纸张印刷下来,然后通过分类将书籍归类,归类之后,人们选择对应的书籍学习相关的经验与方法。所以说,书籍作为人类精神遗产的宝库,不仅丰富了人脑海中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世界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外在的,二是内在的,外在的为物质上,物质上除了人的需求,还有一种需求则是购买书籍,书籍本身是物质的,可是里面的记录为内在的精神世界。我们要讲的主要为内在的精神世界,内在的精神世界可由阅读书籍获得,阅读是一种可贵的让精神世界丰满的方式之一。精神世界是存于人内心与自己相处的世界,这个世界在你独孤的时候可与你为伴,与你对话,让你排除心中的孤单与寂寞,在你的心无处安放的时候,这个世界会让你心放在归落之处,而后与自己的心处在一个平行的世界,这个平行世界由你和你的精神世界进行对话,让你得到快乐与安放。书籍是人类精神遗产的宝库:既然是宝库,那就有宝物,即有宝物,就有人去寻之,有人寻而得之,有人寻而不得。此宝库非财宝之库,所以寻此宝物之人,非寻财宝之库之人,所以此宝库非彼宝库,此宝库为精神世界的宝库,是让知识装在大脑,让知识在大脑中融会贯通,方可对得起这人类精神遗产的万能宝库。精神遗产就像是你现在所看到的文字一样,需要有人写下来,而后有人传承,再到有人记录,最后由现在的我们发现,排版,简化文字,大量印刷,将闻名于世的书籍推广于世,而后由人选择并进行阅读。精神遗产的传承就像是我们阅读书籍一样,越传承,越是流传多年,剩下的越是精华可取之处。精神文明就是书籍文明那样,优质的好的书籍由大多数人阅读并进行讲述,然后由大多数人传承,这里的大多数正是我们人类进行选择书籍,而后有选择性地去阅读。阅读之后,将记忆深处的宝贵经验说与人听,而后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速度将知识进行传播开来。书籍还是文化学术前进的里程碑:文化是区别于经济*治外的人类精神传承,所谓精神传承包括文化艺术,什么保留下来的诗歌,散文,文体,还有与学术相关的人类智慧。文化学术这部分还是需要由专人去研究,所谓专人就是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包括历史学,文化传承,还有诗歌,还有一些精神遗传产物。然而我们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必定是根据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做为出发点,一步步完善,一步步传递,而后传播,传播是传承的必要,传播是广为人知,传承是继承精华。精华作为人们了解的第一步,也是为学术研究打好基础,然后将研究的结果进行验证,验证之后修改不妥善之处,保留精华和可传承之处进行传承,然后由后面的学者进行探究和延伸,利用多方位角度去验证自己所看的,而后进行整理,再整合自己的独特思想,最后再之前的基础上完善。归根结底还是书籍,书籍除了是精神遗产的宝库,文化学术前进的里程碑,还是指导我们前进方向的基础,因为很多时候,人类的宝贵经验都策划成了书籍,书籍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高手遇事,不是求人,而是求书,求相关的书籍,用书中的智慧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然后进行实践,从实践中得到经验,与实践相结合,然后让生活中的问题与书中的解决方法相结合,看看有何差异,而后进行甄别,最后做出最合理、最为妥善的解决办法,然后去解决生活中琐碎问题。要珍惜读过的书,让文字与你为伴。也请相信,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注: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参考资料:《谈修养》——朱光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