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中国昆曲之美侨界关注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刘小川(右)与搭档表演昆曲《牡丹亭》。受访者供图“昆曲无他,得一美字。”细致打磨的声腔、盈盈袅袅的身姿、绮丽典雅的唱词……集音乐、舞蹈及文学之美于一身的昆曲,是中国表演艺术中的重要一部分。如今,越来越多人致力于将昆曲传播出海,让世界领略昆曲之美。刘小川是其中一个。无法抵挡昆曲魅力刘小川,艺术家、作家、昆曲传播者,曾获法国巴黎摄影奖、美国波洛克·克拉斯纳基金会大奖等荣誉,代表作有个人艺术展览《睡去依依随雁断》和诗集《幽思的黑麦田》。刘小川自中学时开始学习昆曲,被昆曲的博大精深和精致雅美深深吸引。昆曲早已成为她作为艺术家和作家工作之余的生活重心。“一声即勾耳朵,四句席卷全城”,刘小川说自己无法抵挡昆曲的魅力。文辞优美、回味无穷的《牡丹亭》,立意深远、结构精妙的《桃花扇》,刻画细致、清丽流畅的《长生殿》……刘小川沉浸其中:“昆曲是中国艺术的一张亮眼名片,值得我们继承和传扬。”刘小川尝试用手中的笔记录昆曲的精彩。20岁时,她写的一篇有关中国昆曲艺术的文章被美国史密斯学会下属的杂志发表,成为她在海外传播昆曲艺术的第一步。刘小川很清楚外国观众欣赏昆曲所面临的困难:“他们对昆曲很感兴趣,但毕竟,要深入理解这种来自异国的艺术,很难。”在史密斯学会实习期间,刘小川接触了涉及多个国家的文化遗产项目。这给了她一些启发:“艺术只有与人生哲思和当下社会相关联才会动人。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体现东西方文化和古今文化的碰撞,引导观众思考人性。”刘小川说:“想要更好地传播昆曲文化,离不开与观众的交流分享。”今年5月,回中国期间,刘小川受邀在上海外滩美术馆表演了昆曲《牡丹亭》片段。演出结束后,她与观众分享她对《牡丹亭》和《红楼梦》的理解。现场反响热烈。“我特别开心,因为我发现,大家都有让中国艺术走出去的美好愿望。”她说。昆曲出海不仅是文化互鉴的过程,更是凝聚侨心、纾解乡愁的良方。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一次昆曲演出中,一名观众让刘小川印象深刻。“这位阿姨从60多公里外的巴尔的摩专程前来观看演出,直到现在我和她还常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