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和远方投稿从历史文化遗产中坚定文化

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

历史在时间的车轮中走过,永远不会再现,但通过《古蜀文明与三星堆文化》这本书层层文字描绘,我们依旧能感受到三星堆遥远的幻想光芒:青铜纵目人像外表奇特有着千里眼、顺风耳造型,面带微笑,这形象就是古蜀国第一代君王蚕丛。话说蚕丛纵目眼睛凸出长16cm。传说古蜀人以前是在山里凿洞为生,但后来蚕丛用他的千里眼,看到了千里之外水土丰盛的成都,带领民众迁移到了成都,然后成为古蜀国第一代君王,之后两代君王分别是柏灌和鱼凫。

李白《蜀道难》中的“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写的就是蚕丛和鱼凫古蜀国文明的空前盛世。再有工艺水准精湛绝伦的青铜神树,同样令人无尽想象。这仿佛是蜀人祭祀时引导祖先或神灵降临的“天梯”,如今,也是链接起当代人对上古文明幻想的天梯。这些珍贵文物用无声的语言又一次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填补了历史空白,改变着国人的历史观,见证着中华文明的无限精彩。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文化自信时说:“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三星堆的出现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兴旺发达的古蜀文明为何消失埋葬在历史之中?有的历史学家认为是战争,有的以为是洪水……通过书籍描述,确实能瞥见历史的一角,但也只能是一角。如此灿烂辉煌、光照千秋的古蜀文明,犹如失落的亚特兰大,或是被埋葬的庞贝古城,让我沉浸在远古奇幻的想象中,每当夜晚降临时,我仿佛在时光中倒退,在蜀人遥远的幻想之光中飞翔。

黎澍先生曾说:“人类对于自身认识的发展又得益于活动半径的扩展。如若祖祖辈辈固守一地,见闻不出乡里,不和异质文化接触,是不可能对人类文化有不断更新的认识的。”奇特神秘的古蜀文明有待我们去进行深入的描述、分析和比较的研究,特别是当前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研究和探索三星堆文化遗产是十分有意义的。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我们要自觉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伟大民族精神,守住民族之根,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作者:龚丽丽(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