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遗产纠纷更是屡见不鲜,几万元的遗产如何分配才合理?法理和情理如何平衡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近日,伊通法院马鞍法庭就出现了这样一幕.......
“我父亲住院期间的费用和丧葬费都是我出的,况且你们又没有结婚证,我是他唯一的儿子,我继承我父亲的房屋、存款和玉米不是理所应该的吗?”一位男子面红耳赤。
“我和你父亲一起过了这么多年,虽然没有领结婚证,但他的日常生活起居都是由我在照料,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如今我年纪也这么大了,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你把所有东西都要走了,我该怎么生活!”对面也颇为激动地回答。
二人正是马鞍法庭正在办理的一起继承纠纷案件的双方当事人。
案情回顾
年,被告崔某与原告李某父亲开始同居,但二人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此时原告与父亲已不居住在一起,原、被告之间亲情关系较为淡薄。年2月原告父亲去世后,原告与被告对于如何分配遗产问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以至于二人之间关系更为紧张,最后诉至公堂。
面对原、被告之间不断激化的对立情绪,该案若一判了之,不能从根本上化解当事人的矛盾。马鞍法庭承办法官认为,必须“入情入理”的开展调解工作,才能妥善解决问题。
经过多方面考量确定调解思路后,法官采取了“背对背”的方式进行调解。一方面耐心向原、被告解释《继承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在法律范围内平衡双方利益;另一方面,从情感角度打开原、被告的心结,让原被告放下对立情绪。最终双方握手言和,一致达成调解方案,合理分配了纠纷中的遗产。
结案后,承办法官心里仍然牵挂着这个案子,多次联系原、被告并组织双方到收粮点听称、结粮款,做到全程跟进、一案到底,将审判职能主动向后延伸,积极督促当事人履行义务,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原标题:《伊通法院
遗产纠纷引争议案后跟进促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