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张骞,知道张骞墓吗它可是汉中的世界

前言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性的天才杰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文化的集中代表,是全世界人类共同拥有的智慧和财富。世界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等突出普遍价值,反映出人类历史上丰富多元的文化艺术形式,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重要标志。

张骞墓是我国汉代使者张骞的归葬之所,作为丝绸之路文化和张骞精神的见证,是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世界文化遗产。

年6月,张骞墓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产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墓葬本体保存完整,历史脉络清晰,地面附属文物保存较好,对深化史学界、考古学界关于丝绸之路的探索与研究,增强人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促进文化、经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一、张骞墓遗产构成及特性分析

张骞墓位于陕西省城固县博望镇饶家营村,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45′~°40′,东经°02′~°29′之间,公元前年,张骞病逝于长安,归葬于此,该墓自汉代以来,均有文献记载,历史沿革明确。20世纪80年代,为了更好的保护张骞墓,在墓地以南建立了张骞纪念馆,并对张骞墓周围的环境进行整治改善,使墓区成为城固县一处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风景名胜地,并在当地的社会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遗产构成

张骞墓的遗产构成包括遗产本体、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环境这三个部分。

1.遗产本体

张骞墓发掘时呈馒头状,坐西朝东,为砖室墓。年以前,封土堆南北底部长19米,顶部长16米,东西底部宽7—15米,顶部宽2—9米,高约2.6—米;现底部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6.6米,高4.26米,占地面积为平方米。墓周台地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26.5米,东西宽5米,占地面积为9平方米。斜坡墓道位于墓室东边,为砖砌拱门,封门内外两层为绳纹和几何纹边花纹砖。

2.可移动文物

墓前有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石碑4通,正中为“汉博望侯张公骞墓”,为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东侧为“汉博望侯墓碑记”碑,正文16行,满行8字,共字,内容记载了张骞生平功绩及后裔张楷等呈请培修张骞墓之事。西侧为“张氏后裔碑”,内容为张楷等张骞后裔57人的人名,应与“汉博望侯墓碑记”碑同时刻立。西侧两大柏树间为“增修汉博望侯张公墓道碑记”碑,也称“联大碑”,是年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所立,记载了西北联大历史系考古委员会对张骞墓考古发掘的情况。

墓前东西两侧是一对汉雕石兽,两尊石兽造型相似。当地人称其为石虎,是因为其原来置身之地被称为“石虎田”,东西相对,当农田水退时,可以隐约看见石兽后背。发掘时两石兽呈青黑色,质地虚松,应该是与浸泡在水中时间太久有关。在东坑出土的石兽,距地面约0.4米、其颈部露出水面约0.17米。西坑出土的石兽距地面约0.4、其颈部高出水面约0.15米。东石兽体型略大于西石兽,两石兽蹲伏在地,头部和尾部均受到损毁,表面未见纹饰,仅存有人工制作时的痕迹。

.历史环境

张骞墓所在区域土地平坦,墓冢以南修建张骞纪念馆,分别在北、东、西面建有围墙,纪念馆四周分布饶家营村村民小组。周围有水田旱地分布,形成了村落密集、田连阡陌的墓区自然景观。其历史环境保存较为完整。.1.2遗产特性分析

张骞墓墓葬本体深埋于地下,与土地的关系密切,其物质载体是它所依附的土地和使用的空间区域。

三、解决的策略

从遗产保护的角度来说,保护张骞墓周边环境区域与保护墓葬本体同等重要。此外,所处乡村地区,墓葬规模小、类型单一也是张骞墓所具有的遗产特性,通过从这几

1.乡村性

我国位于偏远乡村地区的遗址,受自然、经济等各方面限制因素影响,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3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