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有云:“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华文明历经年以上的时间历史演变,给我们遗留下来了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殷墟、万里长城、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泰山、*山等,都是最杰出的代表。
除了这些,我们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结晶。截至年底,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40多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安徽宣纸、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等,都是我们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重要组成部分。
有了字画,自然离不开字画装裱,中国书画的装裱最早可以从简册算起,简就是用竹、木加工成平面条状用于写字,册则是用绳子把简连缀成卷或者来回叠放成“册”,后来有了比竹木更为轻便的丝帛,这种装裱方法就演变成了今天的手卷卷轴装和册页。
宋代的皇家画院更是中国历史上艺术水平的高峰,宋徽宗颁布了历史上 个要求精严的装裱格式,史称“宣和裱”,装裱技术更是达到历史高峰。年,“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已正式列入中国《 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书画的装裱修复技艺,主要包括“揭、洗、补、全、覆、装”六大工序,具体则可分为:前期准备、旧裱处理、固色、清洗去污、揭旧、补缺、托画心、全色、贴条、上墙、打蜡、砑光、装裱上轴等多道工序。这些环节是一环扣一环的,环环都不能有半点差错,稍有疏忽,就会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
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这一技艺的出现,为保存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古代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唐代韩《五牛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等,我们至今还能欣赏到这些超过年历史的书画作品, 离不开手工装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