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百年传承弘扬文化自信

鞭杆拳又称鞭杆门,是以鞭杆为器械的武术功法、技法体系,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年仅39岁的刘克,是鞭杆拳的 传承人。

刘克说,这次鞭杆拳有幸入选辛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很激动,感觉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争取把这个传统文化传承好。

鞭杆拳大约在上世纪20年代传入辛集马家庄村,该村马正邦以贩粮为生,在与山西晋中太谷榆次粮商交往中学得部分鞭杆拳。

刘克师父杨秋说,山西那边是来源于山西的商队走西口的时候,拿着这个鞭子杆儿赶骡子、骆驼车队,送货的队伍出西口,来回相当于走镖,鞭子杆儿既可以用来保护自己,还可以当做走路和赶牲口的工具,所以它叫做鞭杆,后来经过历代人的完善,成了一个武术的功法、体系。

鞭杆拳传承人刘克是杨秋的大徒弟,当年马正邦将所学拳法传于其子马振贵,为更加深入学习,马振贵到榆次拜左德伟为师,学成之后,收杨秋为徒,后杨秋又将拳法传承给刘克。

刘克师父杨秋说,原来传承就是这样的师徒传承,传承的范围比较小,甚至有些保密,拆招、对招以前不让传,现在提倡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所以我们也应该把鞭杆拳发扬光大。

鞭杆拳有“拔背舞花”“抽肩舞花”等不同的招式,可以锻炼到身体的各个关节部位,长期练习可达到抻筋拔骨、锻炼反应能力、健身防身等功效。

“鞭杆拳是一个很好的武术技击项目,对锻炼身体很有好处,我们有幸从山西那边传承过来,跟着我师父杨秋学习了有将近10年,觉得受益匪浅,对我的体格也有帮助。”刘克说。

辛集鞭杆拳经过历代传承人多年的研究和发扬,在山西鞭杆拳的基础上,结合形意拳、公议拳和短棍技法创出了自己的风格特点,被我市列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刘克说,现在我也还在继续学习鞭杆拳,下一步,我打算抽出更多的时间来,把我师父从外面练来的、传承来的好东西、好招数,争取练好、理解透,在自己练好的基础上,再广收门徒,让鞭杆拳更好地在辛集传播,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记者王俊李晴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