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改变了我国经济社会的面貌,国门大开之时外国文化也随之而入,西方文化思想于浑然不觉间在我国迅速蔓延开来,而我国民俗文化以及传统艺术却在悄然间渐渐为所谓的现代文明所湮没落入了不为人知的窘迫境地。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福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好好思考如何将我们 的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今天我们就以安塞腰鼓作为 个例子,也许有些不恰当的地方,网友们可以集思广益,欢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
陕西采茶戏中安塞腰鼓体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陕西民间文化艺术不可分割的内容,在当前崇洋媚外的现代社会里,极容易为喧嚣浮华的现代文化取向所同化,披上千篇一律的文化外衣后丧失其民族特性。所以,保护与传承民俗体育文化已迫在眉睫,尤其是在目前复杂的多元生态文化环境下,不同文化在交织浸染中相互融合却也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浓郁的中国特色体育活动也在不知不觉间日益黯淡,那么面临来势汹汹的国际文化浪潮,我们民间体育文化又该何去何从?
1陕西采茶戏中安塞腰鼓文化生态的历史轨迹
位于我国*河中上游的陕西,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且自古以来便是帝王建都之地,曾有九个王朝在此留下过痕迹。因此,“皇城”的陕西也以其天子之气“”孕育了华夏的文化血脉。巴蜀茶文化的光辉璀璨已是众人皆知,但其中的巴人种茶却可以溯源至陕南,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同陕西息息相关。最初,茶文化兴起之时,陕西的长安(今西安)是西汉王朝的都城,王公贵族已经将茶叶作为日常饮品而食用,为陕西茶文化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而后,唐朝又定都长安并为陕西茶文化的正式形成提供了夯实的民间基础,法门寺出土的茶物器具则是唐代茶文化的侧面表象。而虽然采茶戏流传于江南岭南地带,但是由于当时陕西长安城的*治经济影响力使得其迅速为陕西茶文化所吸收并与安塞腰鼓融合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诞生
安塞腰鼓是发源于陕西省的一种群体性民间舞蹈艺术,其表演规模既可以是几人也可以是几千人,其将舞蹈、打击乐以及吹奏乐融为一体并通过磅礴的气势以及独有的艺术感染力将陕北人民的豪迈粗犷、雄劲奔放以及勇猛威武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安塞腰鼓的起源至今都没有一个确定的阐述,学界对此有三种说法,而无论是劳动学说还是战争学说抑或是巫仪学说,其起源均与当时的*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有关,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时下的群体精神与时代面貌。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安塞腰鼓的产生与盛极一时的陕西茶文化具有互通意义,而采茶戏中的扇子舞、单水袖以及矮子步极有可能成为安塞腰鼓舞步动作的来源。例如,轻松活泼的文腰鼓,扭扭捏捏之间将角色的秀美之态描摹得入木三分,与采茶戏中轻盈翩翩的单水袖有异曲同工之妙。
发展
陕西采茶戏中的安塞腰鼓随着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渐渐沉淀为一种深厚的民俗文化艺术形态。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相当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大量的民间文化都在不断地被搜集与整理之中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态,特别是陕西采茶戏中的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大民族特色体育项目,由于*府的大力支持使得其能与时俱进在“荒芜”的*土大地上奏响安塞地域文化的号角,并因着陕西采茶戏的声名从自我封闭的状态之中走出来,走上了国际大舞台。从此,陕西采茶戏中安塞腰鼓体育文化成为了中华体育文化最为耀眼的一部分,恢弘的气势、壮观的场面以及不绝的呐喊不仅表达了陕西人民不屈的气节也彰显了华夏儿女的铮铮之情。现在,陕西采茶戏中安塞腰鼓被誉为“天下 鼓”,同时也在年被纳入 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文化生态视域下陕西采茶戏中安塞腰鼓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
缺乏创新,同化现象泛滥
安塞腰鼓是在传统陕西民间文化的滋养下逐渐生发而成的,其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越来越厚重。然而,传承至今陕西采茶戏中安塞腰鼓体育文化却深陷同质化的泥沼中,几乎所有的安塞腰鼓表演都趋向于同一,甚至连文腰鼓与武腰鼓的表演也呈现出鲜明的一致性,那么陕西采茶戏中的安塞腰鼓与其他安塞腰鼓的相似度也就可见一斑了。究其原因,由于打鼓人员的锐减使得派系分明相互独立的腰鼓队伍不得不相互抱团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腰鼓队,不同鼓种的人一起参加会演和比赛,也在无意识中彼此模仿并形成了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表演的套路化演出模式。所以,陕西采茶戏找那个安塞腰鼓也难逃此厄运,在整个腰鼓文化氛围的渲染下,其形式化特色与别具匠心的演出内容都在模板中被肢解,因此,其个性化魅力愈来愈黯淡。
人才匮乏,竞技性不强
陕西采茶戏中的安塞腰鼓源于安塞县,起初其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以及相对落后的经济状态,使得其能较为完整地保存腰鼓的文化形态。但是,在现代文明的强烈冲击之下,闭塞的安塞县越来越开放,古老的生活方式在现代经济体系下被土崩瓦解。别在腰间的红绸带与手中的鼓槌似乎与钢筋水泥的筒子房格格不入,更是在纸醉迷金的现代社会里愈发突兀。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解下了红绸带放下了打鼓槌投向了花花绿绿的美好生活。而陕西采茶戏中的安塞腰鼓则陷入了“声绝人息”的境地,无人问津无人愿演也无人愿听。所以,人才的大量流失,使得其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同时,陕西采茶戏中安塞腰鼓以农民为主体,其教育背景以及文化层次都不同,对于体育文化这一概念的理解也不透彻,大多是以挣钱为目的而参加演出,不会从表演技术与文化艺术这些角度对腰鼓表演进行锤炼,因而陕西采茶戏中安塞腰鼓的竞技性并不强,也难以吸引追求感官刺激的现代观众。
3文化生态视域下陕西采茶戏中安塞腰鼓体育文化的传承之路
加强文化系统之间的联系,建立多样化的文化形态体系
安塞腰鼓文化是一个大的系统,其可以细化为各个不同的文化子系统,陕西采茶戏中的安塞腰鼓就属于其子系统的一部分。所以,面对分散零碎的安塞腰鼓体育文化,我们可以从各个子系统着手,在文化生态理念的指导下,构建多样化的安塞腰鼓文化生态系统,从而使不同的安塞腰鼓文化子系统在和谐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安塞地区应该充分发挥其地域优势,透过陕西采茶戏这一文化视野,以陕北地区的红色旅游业为平台,对安塞腰鼓体育文化进行全面展示,使大众对安塞腰鼓中的各个子系统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并能分清识别陕西采茶戏中安塞腰鼓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利用受众的识别意识推动整个安塞腰鼓系统的整合,进而加强各子系统之间的文化生态联系。而后,依靠文化产业将陕西采茶戏中的安塞腰鼓以文化、*治、经济以及教育等方式进行多样化呈现,现以陕西采茶戏中的安塞腰鼓为例,将采茶戏中所蕴含的茶文化元素添加到安塞腰鼓的舞蹈中,分别从形式与内容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多样化塑造,运用茶文化中的“尚和”思想编排设置安塞腰鼓的群体表演模式,以浩大之势烘托出中华文化的“和谐”之道。
牢牢遵循艺术文化创新理论,重视采茶戏安塞腰鼓人才的培养
安塞腰鼓能走向国际为世人所熟知,依靠的是其匠心独具的表演艺术以及极高的观赏趣味性与文化品位性。当前,陕西采茶戏中安塞腰鼓尚能凭借其特有的茶文化与腰鼓文化为大众所青睐,但若又一新的文化形态出现其又安能有立足之处?因此,我国应该从陕西采茶戏安塞腰鼓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入手,加大其宣传力度之时也要重视人才的培养。毕竟,人才是文化传承的主体,唯有人才方能推动文化繁荣。一方面,陕西*府应该对现有的安塞腰鼓人员进行妥帖安置,为其解决生活的困难使其能在了无后顾之忧地对安塞腰鼓体育文化进行重新阐释。同时,其应该积极引入 的年轻的传统文化热爱人才,使其愿意以赤诚之心肩负起振兴安塞腰鼓体育文化的使命,深入引导其对于陕西采茶戏与安塞腰鼓的学习,从而建立完善的安塞腰鼓体育文化传承机构。另一方面,可以从文化生态这一视角结合现代文化的发展潮流,将采茶戏中的“天人合一”理念与安塞腰鼓中的“勇猛旷达”精神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创造出新的腰鼓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