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画西游记81难通关图爆火好的父

文|今夕何夕这两天,一幅初中生的画,让近万人点赞。在她的奇巧构思下,名著《西游记》被画成《九九八十一难图解》,画风简洁,非常有趣。比如,画三打白骨精,在一堆软萌的白骨上标注“梅超风”。跨界组合名著武侠,别出心裁。比如,画师徒四人Q版头像,称白龙马是“天部八龙”,顺带送几人“正式出道”。……画的作者,是正在上初一的盛泽琪昀。因为从小生活在一个喜欢绘画的家庭中,耳濡目染,让小盛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假如换作其他家长,大概会阻止女儿画画,觉得这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习。但小盛父母没有这样做,面对女儿的兴趣,他们非常支持:“我们支持孩子做这样的设计,她也做得很好。如果我们干涉进来,会妨碍她的发挥。”在培养孩子上,这对父母可谓佛系:随孩子去,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作为家有女儿的妈妈,看完这幅画以及画背后的父母,从心底羡慕这样的家庭教育。作家小霍丁·卡特说过:“我希望有两份永久的遗产能够留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是根,另一个是翅膀。”给孩子一双“会飞”的翅膀,远胜过给孩子一双“能飞”的羽翼。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好的父母,都懂做“无用功”。01学点“无用”的东西,孩子终生受用很多父母看来,孩子有没有兴趣不重要,有没有梦想不重要,高分高薪最重要。除了读书升学,绘画音乐体育,都是无用的。父母却忘了,孩子感兴趣,激发内驱力,才会主动学习,并坚持下去。中国女孩丁丽晴,先后获得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美国5所高校本科录取通知书。在谈到女儿傲人的成绩时,丁妈妈却说:“我们只要求孩子学会即可,不会要求她学太多。节省出的时间,她可以去做喜欢的事情,比如跟楼下的小朋友跳绳。”丁丽晴选择的兴趣爱好都很“另类”,比如手工劳动,比如高中时参加女子划船队。跟着老师去非洲做义工,和好朋友来到宁夏某小学支教。因为父母工作关系,她像个吉卜赛女孩一样,世界各地“流浪”。很多人看来,这样是在浪费时间,根本没用。但是,丁丽晴却在过程中体验了不同文化碰撞,开阔了眼界,找到“需要、被爱和接受”的美好感觉。别样的人生经历,让她更独立,更有主见;她也从没将学习视作一种负担,反而乐在其中。诚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必须成为“丁丽晴”,但用热爱打底的孩子,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总会受益。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高分考取北京大学。因为从小喜欢历史,选择了没有“钱”途的考古专业;湖北理科状元唐楚玥,吹拉弹唱,无所不会,还写得一手好字。……表面上看起来,孩子经营兴趣爱好,占用了学习时间;但本质上说,二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婴儿遗忘症,是说人们3岁前的大多数记忆,会被遗忘。认识的汉字、记住的单词、背会的古诗,很快就会消失。但是这些消失的幼年记忆,却会深入骨髓,成为影响孩子这一生的情绪和心态。心怀热爱、自己做主的孩子,内心潜在的力量被唤醒。无论是当下学习,还是未来生活,都目标明确,坚韧不渝。02孩子不是超人,成长有自己的节奏《美国幼儿园老师这样养孩子》一书中说:“父母真正能帮助孩子培养兴趣的方式,是鼓励、陪伴,允许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索、认识世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期,生长速度或快或慢,这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节奏不同。在日本,有一位超人妈妈佐藤亮子。在她的陪伴养育下,四个孩子全部考上了东京大学医学部。有人曾经问她,她的孩子是不是个个都是无所不能,像个超人。佐藤说,孩子当然不是超人,反而是极其普通的人。他们曾在考试中一败涂地,也时常丢三落四,与“完美”相差甚远。她认为,孩子之所以可爱,恰恰因为他们还很稚嫩,很多事情还做不好。进一步来说,刻意改变孩子的天性,只会徒劳。深以为然。豆瓣高分纪录片《零零后》里,幼时活泼好动、天真可爱的男孩锡坤,长大后却变得敏感而自卑。究其根本,是锡坤被妈妈快速安排着学习和生活:担心儿子太过内向,专门把他推到台前,上台表演;担心孩子学习落后,专门报班补习英语……爱得太急,注定是一场灾难。我们身边,很多妈妈在规划如何培养孩子时,都会在脑海中描绘出一个“理想型”:自主学习,成绩优异……现实中,孩子不是机器人,有时会耍赖不想做功课,有时淘气不想收拾满地玩具。无论父母怎么“改造”,他最终还是想成为自己。所以,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思考如何帮助他扬长避短。与其培养出“千篇一律”的孩子,不如让他们按照适合自己的步调生长。03父母慢下来,孩子才会快起来最近热播电视剧《以家人之名》,女主李尖尖火了。幼年丧母,被爸爸李海潮一个人拉扯长大。从小到大,李尖尖考试都稳居倒数第二。偶尔一次倒数第三,还是因为班里转来了一位成绩更差的同学。即使这样,李海潮只是不痛不痒地说:“学习不好就不好吧,没什么大不了”。李尖尖特别喜欢木雕。家里条件有限,她就在木雕的免费论坛里自学,直到她开了自己的木雕工作室。李海潮包容了女儿的不完美,允许女儿发展爱好,并为女儿的木雕得奖开心不已。可以说,李尖尖身上的每个发光点都可以在李海潮的身上找到痕迹。他从来不会催女儿,而是让女儿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来。“孩子你慢慢来”,是多少父母亏欠孩子的一句话。父母过度的焦虑,对“教育落后”的恐慌,对“赢在起跑线”的志在必得,导致每个人都铆足了劲,都想排在前面。结果是,家长推着孩子往前、再往前。罗素在《征服幸福》中说:孩子就像是幼小的植物,得不受打扰地呆在同一片土壤,才能好好地发展。父母慢下来,孩子才会快起来。孩子好奇路边的一株小花,不妨等她慢慢欣赏完,再一起去幼儿园;一次考试没考好,不要急着质问孩子,试着坐下来,和她一起分析原因。……久而久之,孩子在宽松舒适的环境中成长,无论是心态,还是格局,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有远见的父母,会“无为而治”,更会“做无用功”,和孩子一起成长,等待属于孩子的花期到来。和父母们共勉。本文为“碧读好书”原创,好书像碧玉般珍贵!提供原创文章、新书资讯、必读书单等,伴你成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