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孤寡老太辞世,三年后冒出百万遗产,邻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pf.39.net/bdfyy/bdflx/160706/4892467.html

这世上奇葩的事儿可真不少啊!

谁能料到呢,有个孤寡老太太,活着的时候没儿没女的,结果她去世三年之后,名下竟然突然有了百万遗产。

更没想到的是,这百万遗产,法院居然判老太的邻居徐惠明继承一半呢。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年,苏老太93岁,因病去世了。

年,苏老太都已经走了三年了,老人名下的宅基地有了一笔几百万的赔偿款。

可是,老人无儿无女。

村委会不知道这笔钱该给谁,只能让法院来判决。

最后,法院作出判决,苏老太那百万遗产,其中的一半归邻居徐惠明。

这是为啥呢?咱们一块儿去找答案。

徐惠明已经68岁了。

年,他出生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的山东村,那是一个民风古朴的村落。

他个头不高,身材瘦瘦的,还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挺有书卷气的。

他的邻居是苏美云苏老太,这是个孤寡老人。

丈夫死了以后,身边没个孩子,她就一直孤零零地过日子。

苏老太在娘家有亲人。

她在家里是唯一的女孩,有个哥哥比她大,还有两个弟弟比她小。

大哥和四弟都住在上海,离得远,平常工作也忙,不怎么到她这儿来。

只有三弟住得离她稍微近一些,在浙江舟山市岱山县住着呢。

三弟有空的时候就会来看看她,顺便帮她做些活儿。

只是,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三弟就去世了。

从那以后,侄子苏伟巨就常常代爸爸来探望她。

苏老太年纪越来越大,生活也越来越需要人照料了。

从苏伟巨家到这儿,得坐上车,再搭摆渡船才能到。

一趟就得八个小时,差不多一整天都耗在路上了,照顾起来可麻烦了。

侄子想让苏老太姑姑搬到岱山的养老院去住。

这么着的话,他就不用跑来跑去了,还有人照料,他心里也能踏实点儿。

可是,故乡是很难离开的。

苏老太住这儿住惯了,不想换地方。

这事儿没商量好,她就一直自己在这儿住着生活。

苏老太有个几十年的邻居叫徐惠明,两家人一直处得挺和谐的。

徐惠明这人很善良,晓得一个女人撑起一个家是挺不容易的。

平常苏老太有事儿的时候,他可没少帮衬。

苏老太家里有体力活的时候,徐惠明老是去帮忙干,就算不叫他,他也主动去帮忙。

年的时候,徐惠明家的经济状况变好了,手里也有了些积蓄,于是就打算翻盖房子。

那时候,苏老太的房子也因为建了好些年,没怎么修缮过,墙上都出现裂痕了,有些地方看着就快塌了。

再住下去的话,会特别危险。

有个66岁的老太太,她没儿没女的,根本没能力翻盖房子。

徐惠明打算和家人商量一下,想要多盖一间房给苏老太住。

徐惠明争得家人同意后,特地加盖了一间房。

弄好之后,他拾掇得干干净净的,就叫苏老太搬过来跟家人一块住。

后来,徐惠明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这件事,他表示:“我们全家人都把苏阿姨当成自家人。”

就这么着,苏老太在徐惠明家中一住便是18年。

全家人跟苏老太没一点血缘关系,可把她当亲人一样,老人的衣食住行,全都照顾得很细致。

苏老太孤独了好多年,这一回,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温情。

年的时候,徐惠明他家要拆迁了,全家得搬到拆迁后分的新房子里去住。

他们想让苏老太一块搬过去。

苏老太拒绝了。

她表示自己已经适应了乡村生活,不想去新的地方了。

她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几十年,已经离不开这儿了,就想继续待在村子里。

苏老太不愿走,徐惠明看出来老人家是恋旧,就没再勉强她。

他在村子还没动迁的地方,给苏老太租了间房,每个月他付元房租。

他搬走了,住的地方离苏老太远了,可他并没有就不管苏老太了。

苏老太独自住在乡下,徐惠明依旧不放心。

他常抽时间去看望苏老太,陪老人唠唠嗑,让老人解解闷儿,还会给她买米、买油、买煤气啥的。

逢年过节的时候就更加细心周到了,对待苏老太,就跟亲儿子似的忙里忙外。

就这样,又过去了四年,到了年的时候,苏老太已经88岁了。

她身体状况一下子变得特别差,腿和脚都不好使了,路都走不了,行动也受到限制,生活上自己顾不了自己,得有人一天24个小时在旁边照料。

可是,徐惠明得上班啊,家里也确实找不出人来,不能全天陪着,这可咋整呢?

没办法了,他就把自己遇到的困难跟村委会说了。

最后,靠着村委会帮忙,老人被送进了附近的一家养老院。

然而,新的麻烦又出现了。

养老院的费用,每年都得交。

第一个月每个月得交块钱,到了第二年就涨到每个月块了。

苏老太每个月能领农村养老保险和高龄补贴,可这些钱加起来还不到元呢,和元比起来差了大概元。

徐惠明每月自掏腰包补上块,一点都没犹豫。

要晓得,块钱在徐惠明看来,可不是个小数目。

他不过就是个普通的打工者,得养活一家老小呢。

并且,苏老太住进养老院之后,他还是常常去探望。

每次去的时候,都得给苏老太带些她能吃的点心跟水果。

有时候,刚巧碰上苏老太大小便失禁了,他啥也不说,就主动去帮着服务人员给换洗。

苏老太年纪大了爱闹脾气,有时候不好好吃饭,要么就不肯吃药,他就像哄小孩一样耐心地哄着苏老太吃。

和苏老太同屋住的人老是羡慕她:

老太太,你儿子常来看你呢,对你可真有耐心啊。

您这老太太可真有福气啊,养了个大孝子呢!

老太太每次听到这种话,都会满脸带笑地解释,这不是自家儿子,是邻居呢,可对自己比儿子还好。

村书记洪秋国在后来接受采访时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表示:

敬老院规定,老人得由直系亲属送来赡养。

但他没有直系亲属,所以老徐把他送养了。

苏老太特别信任老徐,啥事都交给他去办。

敬老院要是有事儿得让老徐来一趟,他也总是随叫随到的,对老人们的态度一直都特别好。

年6月21日,93岁的苏老太因为肾医院。

医院轮流照料,守了整整8天8夜。

病房里的医护人员,没一个人晓得他们不过是老太太的邻居。

特别是看到徐惠明全心全意地照料老人,大家都讲他就像是苏老太的亲儿子一样。

医院肾内科主任金伟芬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回忆道:

徐惠明又交钱又签字的,好多时候我都以为他是老人的家属呢。

后来才晓得他是邻居,可他看起来就像苏美云的亲人似的。

年6月29日,苏老太生命里最后一丝气息也没了,安详地合上了眼。

可是,老人没儿没女的,这丧事谁来操办呢?

徐惠明觉得自己责无旁贷,就又把这事儿担起来了。为啥呢?在他心里啊,早就把苏老太当成自个儿亲人了。

就这样,徐惠明依照当地的风俗,给苏老太办了后事,还买了墓地,好让苏老太得以入土为安。

原以为,苏老太的事儿就这么完了呢。

可没成想,过了三年,村书记打来一个电话,把徐惠明惊到了。

年年初,苏老太都已经去世三年了,村书记洪秋国这时候来找徐慧明了。

和他说苏老太宅基地拆迁了,她有了上百万元的拆迁款在名下。

就是说,苏老太一下子有了好几百万的遗产。

年的时候,苏老太的老房子原本和徐惠明的房子一样,都是要被拆迁的。

可房子塌得太厉害,没法住人了,苏老太都住进徐惠明家了,这事儿也就这么放下了。

后来,村里的老房子都拆了重新盖。

苏老太在徐惠明的帮忙下租了房之后,村里就不再给老人批宅基地了。

苏老太成了无房户。

苏老太在村里没房子,她年申请过80平方的宅基地。

可是一直到年1月,苏老太申请的宅基地才获批。

宅基地批下来还不到半年呢,新房还没来得及盖,她就走了。

苏老太没儿没女,就只有一个侄子。

可是活着的时候一直都是徐惠明在照顾,村里一下子也不知道该咋处理这块宅基地,这事儿就这么耽搁下来了。

不过,在年的时候,苏老太的宅基地要被拆迁了。

就这样,名下就多了上百万的拆迁补偿款。

不少人都搞不懂,村书记咋就找上徐惠明了呢?

他又不是苏老太的亲人,苏老太的遗产跟他能有啥关系呀?

得从一份赡养协议开始讲起。

之前提到过,苏老太的侄子苏伟巨有过送苏老太去福利院的想法,不过没成功。

苏伟巨发现,徐惠明那一家人把姑姑照料得很不错,并且姑姑也不想离开自己住的地方。

就这样,他找到了徐惠明,然后和徐惠明签了一份赡养协议。

协议规定:

徐惠明负责老人生前的赡养,老人的后事也是他处理的,费用都由老徐来出。

老人一过世,名下的所有财产就都归老徐继承了。

有协议在,事情就简单了。

按协议上的要求,把苏老太那上百万的遗产全交给徐惠明就行了。

不过,要处理这事情,可没这么简单。

本来呢,他们只是写好协议了,可协议上没签字。

两个人虽然写得明明白白,是白纸黑字的,但没签字的话,这个协议就没有法律效力。

徐惠明没签字,一个原因就是他没法律意识,不晓得不签字协议就无效。

第二点呢,他照顾苏老太的时候,从来就没打算得到苏老太的遗产。

那时候,苏老太就只有农民失地养老保险,压根儿没什么财产。

老百姓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

村书记和村里人都把徐惠明做的所有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对于一个没血缘关系的人,像邻居啊,老人啊,你照顾他一天、两天,或者一个月、两个月,也许还行。

但是,坚持个一年、两年,甚至像这样几十年都一直坚持的,可能没几个人能做到。

别说邻居了,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呢,有时候自己的子女都做不到。

不过,徐惠明他做到了。

村书记洪秋国表示:

我们都认为这笔钱该给老徐,为啥呢?因为一直照顾老人的就是他呀,这一照顾都有30年那么长了。

但老徐既不是法定继承人,也没有法律文书,不能直接继承。

这笔遗产该咋处理,可把村领导给难住了。

徐惠明说,不管怎么处理,他都能接受。

他当初这么干,根本就不是冲着钱去的。

不过,村书洪秋国讲:“你不是图钱,是因为你心地善良,咱们一定得把这事儿办好。”

后来呢,洪秋国给了个建议,徐惠明就去有关部门咨询了一下。之后,徐惠明决定向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法院打官司,让法律来裁定。

该案被宁波江北法院受理了。

为了让案子公平公正,法官到村民那儿、医院、养老院等各处走访,去调查和了解事实真相。

走访的时候得知,村民也好,医院的医生也好,养老院的员工也好,包括苏老太的侄子,都认可徐惠明照顾苏老太这件事,还一个劲儿地夸他做得好呢。

事实很清楚,法官又提到了案件涉及的人:

把邻居徐惠明、侄子苏伟巨还有村书记洪秋国这三方都请到慈城山东村来,针对案件当场进行调解。

最后法院作出宣判:苏老太价值百万的遗产,徐惠明分得50%,村里分到35%,苏伟巨得到15%。

这样的判决是有法律根据的。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四条的规定:

那些不是继承人,但是靠着被继承人来扶养,既缺少劳动能力又没生活来源的人,还有不是继承人但对被继承人扶养比较多的人,能分到适量的遗产。

记者就这个判定采访了主办法官张海娟,张海娟表示:

徐惠明照顾苏老太都30多年了,这么长的时间,真的很不容易,应该表扬。

按照法律规定的“扶养较多情节”,徐惠明理应分得一半的遗产。

苏美云的侄子苏伟巨,对这一判定毫无异议,他表示同意。

苏老太的侄子苏伟巨,前期也对苏老太尽了孝道,法官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判定苏伟巨继承苏美云15%的遗产。

不过,剩下的35%判给了村委会,这让不少人挺不理解的。

好多人觉得,这35%也该给邻居徐惠明。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十二条:

要是遗产既没有人来继承,也没有人接受遗赠的话,那就归国家所有了。

要是死者生前属于集体所有制成员,那就归他所在的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

苏老太这处宅基地的补偿款,正好是那种没人继承、也没人受遗赠的遗产。

所以,按照法律的规定,这得归村集体,也就是归村委会。

所以,最终的分配既合法,又合规,还合理。

村委会的领导作出决定,苏老太留给村集体的遗产,逢年过节的时候会当作福利分给村里的老人。

徐慧明赡养邻居老太太将近30年的事在网上被发布出来后,很快就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各大媒体都抢着报道,网友们都争着为他的善良之举点赞、留言:

当之无愧啊,真的是远亲不如近邻,太让人佩服了!

三十年了,这足够能证明不是有所企图的,这是好人该得的。

这世上真情是存在的,有些人虽然不是亲人,但比亲人还亲呢,好人肯定会一生平安的。

人家心怀大爱,善心最后得到了善报呢!

有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做了件不普通的事。

年的时候,徐惠明得了“慈孝典范”这个称号,还在第十二届中华慈孝节开幕式上被表彰了呢。

现在,徐惠明在一个企业做门卫呢。

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你经济状况不咋地,想当年咋就敢把老人接回家住呢?就不怕惹上啥麻烦吗?

徐惠明老老实实地回答:

她根本就没考虑那么多,她没孩子,她侄子离得远,也照顾不了她。

我住得近,我就寻思着,那就我来照顾呗。

当时就寻思着,这就是一口饭的事儿,这点事儿自己还是有能力办到的。

他说,遗产这事儿挺意外的,照顾苏老太的时候,她啥都没有啊。

他说得特别轻松,就跟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似的。

而他呢,在这件事上花了30年的时间。

徐惠明出于善心无私地帮助苏老太,他没想过要得到苏老太或者别人的夸赞,这仅仅是他遵从内心的一种选择。

马克?吐温说过:“善良是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盲人能感觉到,聋子能嗅得到。”

当别人有需求的时候,悄悄地去帮忙,既不张扬,也不显摆。

这份行动就像冬天的暖阳似的,温和地把严寒赶走了,让人觉得暖和。

他默默地做的那些事,让苏老太心里暖乎乎的,苏老太的亲人还有村民也被感染了,他们也用善心来回报他。

徐惠明的事情让我们明白,善良是会有回应的。

你所拥有的福报呀,实际上都是你凭借善良和人品积攒而来的。

嗨,我是朱小鹿博士,我是90后,在武汉大学取得博士学位,还做过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博士后。

科研是主业,得一门心思扑在上面;写稿是副业,零碎时间搞一搞。

用感人的文笔,写触动人心的真实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