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奇葩的事儿可真不少啊!
谁能料到呢,有个孤寡老太太,活着的时候没儿没女的,结果她去世三年之后,名下竟然突然有了百万遗产。
更没想到的是,这百万遗产,法院居然判老太的邻居徐惠明继承一半呢。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年,苏老太93岁,因病去世了。
年,苏老太都已经走了三年了,老人名下的宅基地有了一笔几百万的赔偿款。
可是,老人无儿无女。
村委会不知道这笔钱该给谁,只能让法院来判决。
最后,法院作出判决,苏老太那百万遗产,其中的一半归邻居徐惠明。
这是为啥呢?咱们一块儿去找答案。
徐惠明已经68岁了。
年,他出生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的山东村,那是一个民风古朴的村落。
他个头不高,身材瘦瘦的,还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挺有书卷气的。
他的邻居是苏美云苏老太,这是个孤寡老人。
丈夫死了以后,身边没个孩子,她就一直孤零零地过日子。
苏老太在娘家有亲人。
她在家里是唯一的女孩,有个哥哥比她大,还有两个弟弟比她小。
大哥和四弟都住在上海,离得远,平常工作也忙,不怎么到她这儿来。
只有三弟住得离她稍微近一些,在浙江舟山市岱山县住着呢。
三弟有空的时候就会来看看她,顺便帮她做些活儿。
只是,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三弟就去世了。
从那以后,侄子苏伟巨就常常代爸爸来探望她。
苏老太年纪越来越大,生活也越来越需要人照料了。
从苏伟巨家到这儿,得坐上车,再搭摆渡船才能到。
一趟就得八个小时,差不多一整天都耗在路上了,照顾起来可麻烦了。
侄子想让苏老太姑姑搬到岱山的养老院去住。
这么着的话,他就不用跑来跑去了,还有人照料,他心里也能踏实点儿。
可是,故乡是很难离开的。
苏老太住这儿住惯了,不想换地方。
这事儿没商量好,她就一直自己在这儿住着生活。
苏老太有个几十年的邻居叫徐惠明,两家人一直处得挺和谐的。
徐惠明这人很善良,晓得一个女人撑起一个家是挺不容易的。
平常苏老太有事儿的时候,他可没少帮衬。
苏老太家里有体力活的时候,徐惠明老是去帮忙干,就算不叫他,他也主动去帮忙。
年的时候,徐惠明家的经济状况变好了,手里也有了些积蓄,于是就打算翻盖房子。
那时候,苏老太的房子也因为建了好些年,没怎么修缮过,墙上都出现裂痕了,有些地方看着就快塌了。
再住下去的话,会特别危险。
有个66岁的老太太,她没儿没女的,根本没能力翻盖房子。
徐惠明打算和家人商量一下,想要多盖一间房给苏老太住。
徐惠明争得家人同意后,特地加盖了一间房。
弄好之后,他拾掇得干干净净的,就叫苏老太搬过来跟家人一块住。
后来,徐惠明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这件事,他表示:“我们全家人都把苏阿姨当成自家人。”
就这么着,苏老太在徐惠明家中一住便是18年。
全家人跟苏老太没一点血缘关系,可把她当亲人一样,老人的衣食住行,全都照顾得很细致。
苏老太孤独了好多年,这一回,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温情。
年的时候,徐惠明他家要拆迁了,全家得搬到拆迁后分的新房子里去住。
他们想让苏老太一块搬过去。
苏老太拒绝了。
她表示自己已经适应了乡村生活,不想去新的地方了。
她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几十年,已经离不开这儿了,就想继续待在村子里。
苏老太不愿走,徐惠明看出来老人家是恋旧,就没再勉强她。
他在村子还没动迁的地方,给苏老太租了间房,每个月他付元房租。
他搬走了,住的地方离苏老太远了,可他并没有就不管苏老太了。
苏老太独自住在乡下,徐惠明依旧不放心。
他常抽时间去看望苏老太,陪老人唠唠嗑,让老人解解闷儿,还会给她买米、买油、买煤气啥的。
逢年过节的时候就更加细心周到了,对待苏老太,就跟亲儿子似的忙里忙外。
就这样,又过去了四年,到了年的时候,苏老太已经88岁了。
她身体状况一下子变得特别差,腿和脚都不好使了,路都走不了,行动也受到限制,生活上自己顾不了自己,得有人一天24个小时在旁边照料。
可是,徐惠明得上班啊,家里也确实找不出人来,不能全天陪着,这可咋整呢?
没办法了,他就把自己遇到的困难跟村委会说了。
最后,靠着村委会帮忙,老人被送进了附近的一家养老院。
然而,新的麻烦又出现了。
养老院的费用,每年都得交。
第一个月每个月得交块钱,到了第二年就涨到每个月块了。
苏老太每个月能领农村养老保险和高龄补贴,可这些钱加起来还不到元呢,和元比起来差了大概元。
徐惠明每月自掏腰包补上块,一点都没犹豫。
要晓得,块钱在徐惠明看来,可不是个小数目。
他不过就是个普通的打工者,得养活一家老小呢。
并且,苏老太住进养老院之后,他还是常常去探望。
每次去的时候,都得给苏老太带些她能吃的点心跟水果。
有时候,刚巧碰上苏老太大小便失禁了,他啥也不说,就主动去帮着服务人员给换洗。
苏老太年纪大了爱闹脾气,有时候不好好吃饭,要么就不肯吃药,他就像哄小孩一样耐心地哄着苏老太吃。
和苏老太同屋住的人老是羡慕她:
老太太,你儿子常来看你呢,对你可真有耐心啊。
您这老太太可真有福气啊,养了个大孝子呢!
老太太每次听到这种话,都会满脸带笑地解释,这不是自家儿子,是邻居呢,可对自己比儿子还好。
村书记洪秋国在后来接受采访时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表示:
敬老院规定,老人得由直系亲属送来赡养。
但他没有直系亲属,所以老徐把他送养了。
苏老太特别信任老徐,啥事都交给他去办。
敬老院要是有事儿得让老徐来一趟,他也总是随叫随到的,对老人们的态度一直都特别好。
年6月21日,93岁的苏老太因为肾医院。
医院轮流照料,守了整整8天8夜。
病房里的医护人员,没一个人晓得他们不过是老太太的邻居。
特别是看到徐惠明全心全意地照料老人,大家都讲他就像是苏老太的亲儿子一样。
医院肾内科主任金伟芬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回忆道:
徐惠明又交钱又签字的,好多时候我都以为他是老人的家属呢。
后来才晓得他是邻居,可他看起来就像苏美云的亲人似的。
年6月29日,苏老太生命里最后一丝气息也没了,安详地合上了眼。
可是,老人没儿没女的,这丧事谁来操办呢?
徐惠明觉得自己责无旁贷,就又把这事儿担起来了。为啥呢?在他心里啊,早就把苏老太当成自个儿亲人了。
就这样,徐惠明依照当地的风俗,给苏老太办了后事,还买了墓地,好让苏老太得以入土为安。
原以为,苏老太的事儿就这么完了呢。
可没成想,过了三年,村书记打来一个电话,把徐惠明惊到了。
年年初,苏老太都已经去世三年了,村书记洪秋国这时候来找徐慧明了。
和他说苏老太宅基地拆迁了,她有了上百万元的拆迁款在名下。
就是说,苏老太一下子有了好几百万的遗产。
年的时候,苏老太的老房子原本和徐惠明的房子一样,都是要被拆迁的。
可房子塌得太厉害,没法住人了,苏老太都住进徐惠明家了,这事儿也就这么放下了。
后来,村里的老房子都拆了重新盖。
苏老太在徐惠明的帮忙下租了房之后,村里就不再给老人批宅基地了。
苏老太成了无房户。
苏老太在村里没房子,她年申请过80平方的宅基地。
可是一直到年1月,苏老太申请的宅基地才获批。
宅基地批下来还不到半年呢,新房还没来得及盖,她就走了。
苏老太没儿没女,就只有一个侄子。
可是活着的时候一直都是徐惠明在照顾,村里一下子也不知道该咋处理这块宅基地,这事儿就这么耽搁下来了。
不过,在年的时候,苏老太的宅基地要被拆迁了。
就这样,名下就多了上百万的拆迁补偿款。
不少人都搞不懂,村书记咋就找上徐惠明了呢?
他又不是苏老太的亲人,苏老太的遗产跟他能有啥关系呀?
得从一份赡养协议开始讲起。
之前提到过,苏老太的侄子苏伟巨有过送苏老太去福利院的想法,不过没成功。
苏伟巨发现,徐惠明那一家人把姑姑照料得很不错,并且姑姑也不想离开自己住的地方。
就这样,他找到了徐惠明,然后和徐惠明签了一份赡养协议。
协议规定:
徐惠明负责老人生前的赡养,老人的后事也是他处理的,费用都由老徐来出。
老人一过世,名下的所有财产就都归老徐继承了。
有协议在,事情就简单了。
按协议上的要求,把苏老太那上百万的遗产全交给徐惠明就行了。
不过,要处理这事情,可没这么简单。
本来呢,他们只是写好协议了,可协议上没签字。
两个人虽然写得明明白白,是白纸黑字的,但没签字的话,这个协议就没有法律效力。
徐惠明没签字,一个原因就是他没法律意识,不晓得不签字协议就无效。
第二点呢,他照顾苏老太的时候,从来就没打算得到苏老太的遗产。
那时候,苏老太就只有农民失地养老保险,压根儿没什么财产。
老百姓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
村书记和村里人都把徐惠明做的所有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对于一个没血缘关系的人,像邻居啊,老人啊,你照顾他一天、两天,或者一个月、两个月,也许还行。
但是,坚持个一年、两年,甚至像这样几十年都一直坚持的,可能没几个人能做到。
别说邻居了,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呢,有时候自己的子女都做不到。
不过,徐惠明他做到了。
村书记洪秋国表示:
我们都认为这笔钱该给老徐,为啥呢?因为一直照顾老人的就是他呀,这一照顾都有30年那么长了。
但老徐既不是法定继承人,也没有法律文书,不能直接继承。
这笔遗产该咋处理,可把村领导给难住了。
徐惠明说,不管怎么处理,他都能接受。
他当初这么干,根本就不是冲着钱去的。
不过,村书洪秋国讲:“你不是图钱,是因为你心地善良,咱们一定得把这事儿办好。”
后来呢,洪秋国给了个建议,徐惠明就去有关部门咨询了一下。之后,徐惠明决定向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法院打官司,让法律来裁定。
该案被宁波江北法院受理了。
为了让案子公平公正,法官到村民那儿、医院、养老院等各处走访,去调查和了解事实真相。
走访的时候得知,村民也好,医院的医生也好,养老院的员工也好,包括苏老太的侄子,都认可徐惠明照顾苏老太这件事,还一个劲儿地夸他做得好呢。
事实很清楚,法官又提到了案件涉及的人:
把邻居徐惠明、侄子苏伟巨还有村书记洪秋国这三方都请到慈城山东村来,针对案件当场进行调解。
最后法院作出宣判:苏老太价值百万的遗产,徐惠明分得50%,村里分到35%,苏伟巨得到15%。
这样的判决是有法律根据的。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四条的规定:
那些不是继承人,但是靠着被继承人来扶养,既缺少劳动能力又没生活来源的人,还有不是继承人但对被继承人扶养比较多的人,能分到适量的遗产。
记者就这个判定采访了主办法官张海娟,张海娟表示:
徐惠明照顾苏老太都30多年了,这么长的时间,真的很不容易,应该表扬。
按照法律规定的“扶养较多情节”,徐惠明理应分得一半的遗产。
苏美云的侄子苏伟巨,对这一判定毫无异议,他表示同意。
苏老太的侄子苏伟巨,前期也对苏老太尽了孝道,法官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判定苏伟巨继承苏美云15%的遗产。
不过,剩下的35%判给了村委会,这让不少人挺不理解的。
好多人觉得,这35%也该给邻居徐惠明。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十二条:
要是遗产既没有人来继承,也没有人接受遗赠的话,那就归国家所有了。
要是死者生前属于集体所有制成员,那就归他所在的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
苏老太这处宅基地的补偿款,正好是那种没人继承、也没人受遗赠的遗产。
所以,按照法律的规定,这得归村集体,也就是归村委会。
所以,最终的分配既合法,又合规,还合理。
村委会的领导作出决定,苏老太留给村集体的遗产,逢年过节的时候会当作福利分给村里的老人。
徐慧明赡养邻居老太太将近30年的事在网上被发布出来后,很快就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各大媒体都抢着报道,网友们都争着为他的善良之举点赞、留言:
当之无愧啊,真的是远亲不如近邻,太让人佩服了!
三十年了,这足够能证明不是有所企图的,这是好人该得的。
这世上真情是存在的,有些人虽然不是亲人,但比亲人还亲呢,好人肯定会一生平安的。
人家心怀大爱,善心最后得到了善报呢!
有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做了件不普通的事。
年的时候,徐惠明得了“慈孝典范”这个称号,还在第十二届中华慈孝节开幕式上被表彰了呢。
现在,徐惠明在一个企业做门卫呢。
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你经济状况不咋地,想当年咋就敢把老人接回家住呢?就不怕惹上啥麻烦吗?
徐惠明老老实实地回答:
她根本就没考虑那么多,她没孩子,她侄子离得远,也照顾不了她。
我住得近,我就寻思着,那就我来照顾呗。
当时就寻思着,这就是一口饭的事儿,这点事儿自己还是有能力办到的。
他说,遗产这事儿挺意外的,照顾苏老太的时候,她啥都没有啊。
他说得特别轻松,就跟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似的。
而他呢,在这件事上花了30年的时间。
徐惠明出于善心无私地帮助苏老太,他没想过要得到苏老太或者别人的夸赞,这仅仅是他遵从内心的一种选择。
马克?吐温说过:“善良是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盲人能感觉到,聋子能嗅得到。”
当别人有需求的时候,悄悄地去帮忙,既不张扬,也不显摆。
这份行动就像冬天的暖阳似的,温和地把严寒赶走了,让人觉得暖和。
他默默地做的那些事,让苏老太心里暖乎乎的,苏老太的亲人还有村民也被感染了,他们也用善心来回报他。
徐惠明的事情让我们明白,善良是会有回应的。
你所拥有的福报呀,实际上都是你凭借善良和人品积攒而来的。
嗨,我是朱小鹿博士,我是90后,在武汉大学取得博士学位,还做过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博士后。
科研是主业,得一门心思扑在上面;写稿是副业,零碎时间搞一搞。
用感人的文笔,写触动人心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