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0—14岁人口为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万人,占13.50%)。从这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现在我国已经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要知道,按照国际标准来说,一个国家如果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超过10%,这个国家就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10%-20%之间,属于轻度老龄化阶段;20%-30%之间的为中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30%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已经进入到重度老龄化阶段。
而对于我国来说,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总人口的18.70%,这就意味着我国还在轻度老龄化的阶段,但对于我国来说,老年人口占比率一直在不断增加。因为对于我国来说,新生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根据数据显示,在年时,我国新生人口数量为万人,而到了年时,新生人口数量只有万人左右,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新生人口数量就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实际上,近十年来,新生人口数量一直在不断下跌,使得我国新生人口每年都在不断减少。
这也是我国正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对此而言,我国现在也是开放了三胎*策,鼓励人们生育,就是为了减轻老龄化社会的问题。而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养老也成了很大的一个问题,而对于养老行业来说,也将因为老年人数量的不断增加,而迎来蓬勃发展的机遇。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房子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时至今日,房子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对于房子来说,现在还不只有居住属性,而且还有投资属性、养老、教育等资源也和房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使得房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商品,也是人们在城市当中生活的居所,所以对于房子来说,是人们家庭当中最重要的商品。
根据央行给出的数据显示,房子占据了城镇家庭70%以上的家庭财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房子不但是人们居住的场所,也是人们家庭当中最宝贵的财富。这就使得很多家庭为了一套房子也是费尽心思,尤其是对于那些子女来说,为了继承父母的房子,也是大打出手,撕破脸皮。对此而言,从年开始,继承父母的房子,全部将按《民法典》中关于继承方面的规定处理,子女争也没用。
公证遗嘱不再拥有优先权,而是按照 一份遗嘱为准
对于之前来说,老人在立遗嘱的时候,如果选择公证遗嘱的话,那么 的继承就将按照公证遗嘱为准。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在立下公证遗嘱后,又后悔了,所以重新立下了一份自书遗嘱,然而对于之前来说,在继承遗嘱的时候,还是会按照公证遗嘱继承。对于这种现象来说,非常常见。
比如说老人有两个儿子,而其中一个儿子经常在家照顾老人,而另一个儿子常年在外工作,常常一年也无法回家一次,这就导致老人对在外工作的儿子也有一些抱怨,所以在立下公证遗嘱时,就将家产全部给了在家照顾他的那个儿子。到了后来,老人生病后,常年在外工作的儿子也放弃了自己的工作,选择在家专心照顾老人,所以这位老人也是后悔了,又重新立了一份自书遗嘱,其实写明他的财产由他两个儿子共同分割。要是按照之前的规定来说,财产还是会按照公证遗嘱进行继承,但按照现在《民法典》的规定来说,就会按照 一份遗嘱继承,也就是老人的自书遗嘱,由两个儿子共同继承财产。
继承人的范围扩大
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如果遇到意外的话,家中老人的财产就面临无人继承的局面,所以导致很多老人的财产都面临无人继承的局面。而在《民法典》中也有所规定,遗产将按照以下顺序继承:
(一) 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 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 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所以,对于那些出现意外的家庭,如果没有 顺序继承人的话,就会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这样的话,就能够避免老人的财产无人继承的局面。
符合继承条件的继承人,可依法平均分配财产
对于很多老人来说,生前并没有设立遗嘱,这就使得这些老人的孩子,在面临继承遗产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分割,这就使得一些老人的子女,为了老人的财产,也是撕破脸皮,甚至是大打出手,尤其是对于老人的房子来说,更是子女争抢的目标。对此而言,在没有设立遗嘱的情况下,子女都想要多分取一些财产。
而对于没有遗嘱的情况下,《民法典》当中也有着明确规定,在 千一百三十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所以对于子女来说,是没有必要争抢财产的,都将按照平均分割的方法继承遗产。当然了,对老人尽了主要抚养义务的子女,可以多分一些财产。而对于有抚养能力的子女来说,不尽赡养义务的,在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是少分。这也是避免子女不尽行赡养老人的义务,到 却能分到老人财产的情况。
对此,你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