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古月:
协和妇产科有个坚持了二十多年的传统,每年3月3日前后的周末,郎景和院士一定会带科室的同事到福田公墓祭拜几位妇产科前辈,包括因肿瘤而去的吴葆桢,因脑出血而去的宋鸿钊。
随同去祭拜的万希润主任医师在妇产科已有三十几载,师从吴葆桢,老万每次去扫墓,都会想起当时两位大夫生活逐渐凋落的一幕幕场景。
比如吴大夫在治过程中用了一些中药,一直不信中药的老师始终还是用了,他说:“大家让用,就用吧。”;比如宋大夫脑出血发病就再也没有醒来,没有来得及做任何交代。
有时,老万就会想,里面的老师与宋大夫会怎么看待什么是 的死亡,哪种告别是更好的呢。
死亡,是很多人思考的禁区,但它始终是一个现实。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外科教授阿图·葛文德写了一本关于对死亡认识的书《 的告别》,里面有提到:无论社会如何进化,厌生恶死均为常情,但人对于有准备的,理解了的困境承受力最强,反之受 最重。
死亡时刻在发生,如能深刻认识它,不仅心理有准备,对因死亡带来的影响也有所准备,也许活的会更美好。
下文分为四部分:
01、寿险的意义
02、寿险的分类
03、如何选择寿险
04、如何合理配置
提供一份关于寿险的智囊,希望有所帮助。
01、寿险的意义
一般说寿险主要是指:死亡寿险。
针对被保险人身故(死亡)、全残赔付保险金的一种保险。
比如一个人买了万保额寿险,因不幸遭遇意外、不幸罹患疾病、身体机能枯竭等原因身故,则保险公司会给这份寿险的受益人赔付万。
另一层面来看,寿险主要保身故这一结果,不管是什么原因,比如:意外事件、疾病、机能、投保两年后 等都保。不过寿险对个别情况会免责不保,比如:投保人故意杀害被保人、犯罪吸*等恶性情况。
不难看出,寿险不是为自己而买,因为理赔条件是身故,当被保险人身故才赔付钱给受益人。可能有人会思考买寿险的意义是什么,我觉得主要有两点:
经济责任:
大多数成年人或多或少对‘别人’有一定的经济责任,比如:
刚出社会工作赚钱了,补贴家用或回报父母等;结婚后每个月房贷、孩子奶粉钱以及教育费等;年长后上有老下有小,父母年纪大了需要赡养,孩子需要顾及等;
尤其是家庭经济支柱,如果一个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在一个人身上,万一这个人不幸身故,房贷、孩子的生活教育费、父母的赡养支出都压给了另外一方,这会让家庭陷入比较严重的困境。
家庭观念在社会一直比较浓厚,所以在给别人解释寿险意义时我一般会问‘你赚钱主要是为了什么?’很多回答的根源都离不开家庭,有一个回答我觉得挺有意思,分享给大家:
“三分之一为自己,三分之一为家庭,三分之一为未来”
所以对于有经济责任的个体,尤其是家庭经济支柱,不得不思考,在这个家庭中,万一自己躺下导致收入断层,这个家和未来会怎么样。
身价传承:
人身故,生前财产成为遗产,由后人继承。
遗产税呼声越来越高,普遍认为国内不久会征收遗产税。因寿险独特性质,它的理赔款是赔付给受益人,为受益人所有,作为受益人的财产,不作为遗产,自然不会被收取税务。
如生前有债务,遗产会被优先偿还债务等,通过寿险赔付给受益人,作为受益人财产,可以规避被‘清算还债’。
所以寿险另一意义在于将身价更好的传承给家人。
02、寿险的分类
死亡寿险主要有一年期寿险、定期寿险、终身寿险
顾名思义:
一年期寿险是买一年保一年,随着年纪增长,续保保费也会随之增加,比如今年元保费,明年可能要交元,后年元。
优点:前期保费低,杠杆比例可以做到 化,适合刚出社会的年轻人;或者补充主要经济责任时期的寿险保障。不足:后期年纪越大保费会越高,而且不保证续保,稳定性低。
定期寿险是保障一定时期(20年、30年,至60岁、70岁等),在对应期限内身故保险公司才赔付,到期合同结束,保障终止。
优点:选择灵活,方便结合不同经济责任情况选择不同保障年限;杠杆比例高,固定20/30年交费,每年较低的保费可以买到很高保额。不足:到期合同结束保障就会终止,消费掉了,因为这点很多人不太喜欢,业务员也不怎么推荐。
终身寿险是保障终身,任何时间点身故都会获得赔付,对应等于只要买了终身寿险,就可获得保险金。比如一个人买了w终身寿险,受益人就一定可以拿到这w。
优点:保障终身,一定可以获得理赔,年老后起到一定的财富传承作用。不足:杠杆比例相对不高,保费比定期寿险高不少,对不少家庭会有压力。
这三类寿险很难说哪个更好或更差,其实不难发现,保障期限越久保费就越高,年纪越大保费也越高。
因为保险的定价和发生概率有很大关系,年纪越大越老,身故的概率就会越高。年美国一份数据报告显示:30岁死亡概率是0.15%左右,1万个30岁的人在这年中大概会有15人死亡,如果是99岁,死亡概率是%。
一年期寿险更适合补充作用,有寿险保障需求一般会在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徘徊,往左还是往右,可能是很多人比较需要了解的。
03、怎么选择寿险
在年前,保险市场只有寥寥几款定期寿险产品,随着市场发展和生活压力,定期寿险逐渐被重视。我曾经还打趣说房价是定期寿险发展的催化剂。
保险的核心基本功能是转移风险,起到保障作用。所以多数人更适合选择定期寿险。
因为从风险角度来看,经济责任主要是从成立家庭到退休,这个时期万一不幸身故,对家庭会带来风险。理性来看,退休之后基本就没经济上的风险了。
买保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认识:杠杆。
我们知道保险要以小博大,花更少的钱买到尽量高的保额。在有限预算下,定期寿险可以起到更高的杠杆比,比如:30岁女性买万保额,保到60岁,一年只需要几百元。
终身寿险一直很流行,在于它有比较明显的储蓄作用,储蓄年化收益一般在1.5~3%。
因为成本主要被用于储蓄上,所以导致保障效益降低,很多买了终身寿险的保额只有几万到几十万,而交的保费是几千到几万。
在我看来,终身寿险以下情况可以考虑:
企业主、资本家等财富值较高的人群,作为财富传承的选择之一。年纪稍大已积累一定财富,规划将来财富传承比较稳妥的方式之一。保障已做足,作为长期储蓄备选之一。
定期寿险与终身寿险的侧重点不同,前者适合大部分人出于保障考虑,后者适合小部分人出于财富考虑。
在这充满焦虑的时代,古月我非常建议有经济责任的成年人给自己配置一份定期寿险,对于家庭经济支柱更是一定要配置。
04、如何合理配置
因为定期寿险的保障责任比较简单,保障一定时期内的身故或者全残,所以如何配置定期寿险,主要考虑保障期限和保额。
一、保障期限:
定期寿险常见的保障期限有保10年、20年、30年,至60岁、70岁。这些选择刚好适配不同情况的需求,我简单给大家一些参考方向:
10年:刚工作为父母而买,等以后成立家庭在重新规划;比较明确未来十年有较高的经济责任。20年:考虑保到孩子大学毕业工作后独立了;趁着年纪小保费低的年轻人稍加考虑。30年:保到孩子成家立业;房贷交清。60岁:将经济责任维持至退休;家里有两三个孩子。70岁:家里独生子,父母年老后需要较大的经济支持,所以将经济责任拉长。
保障期限选择相对比较灵活,可以结合家庭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上面的这些思考希望能帮助你更合理的规划寿险保障。
二、保额:
配置多少定寿保额,目前还没有一个科学的计算方式,不过收入情况、房贷额度、日常开支等可以给到一些参考。定寿保额一般建议配置年收入的5~10倍。
基础:年收入5倍。假设不幸身故,为家庭预留5年的缓冲时间,等于接下来5年还在继续为家庭提供经济来源。进阶:年收入5倍+未来几年房贷额。缓冲的同时也将房贷较大压力时期考虑进去。充足:年收入10倍,基本可以覆盖日常开支、房贷、孩子教育等的经济责任。
具体选择多少保额,和收入直接相关,可以不算的那么精细,但在可控预算下,建议保额买的越高越好。
三、保费:
假设30岁男性、女性,购买w定期寿险,不同保障期限大概每年需要交的保费给各位一个参考:
10年/10年交费:元男/元女
20年/20年交费:元男/元女
60岁/30年交费:元男/元女
70岁/30年交费:元男/元女
(如果购买50w,保费除以2便可得所需保费,w则乘以2。)
定期寿险的配置相对比较简单,只要有这个保障意识,基本就能合理配置。也希望上面的一些配置思路能够帮助你更好的规划。
05、
罗斯金说过一句话:“经济并不意味着消费货币,也不意味节约货币。经济的意义在于经营和处理一个国家、一个家庭。
作为掌握家庭经济命脉的责任人,如何更好的通过经济来运营这个家庭,是成年人不可少的责任与义务。
而如何应对死亡,是许多人一辈子的必修课,但死亡是一件随机又必然的事件,除了心理、情感的波动,有一个现实也摆在眼前:家庭的运营怎么办?
所以理性来看,寿险是防止家庭运营故障的经济手段之一。
希望每个家,有爱有责任。
全文完,感谢你的耐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