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韩国热衷于抢夺中国文化因为他们实

提起韩国文化,我们首先就会想到,他们屡屡抢夺我们中华文化的事实。为什么韩国对文化这么在意?因为和中国相比,他们的本国文化可谓是相当缺少。而且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果你想要深入研究文化,穷尽一生也未必能了解多深刻。可是要感知某个文化是高深还是浅显,却也是很直观的事情。用一般的游客的眼光就能感知一二。凡尔赛的镜厅比如当你步入凡尔赛的镜厅,看到卢浮宫内的名画,读着大仲马,莫泊桑的作品,甚至一口一句Bonjour来装文艺青年时,法国文化的深厚与华美已经被你充分感知到了。(可以去tripadviser里比较一下韩国那所谓的风景和文化)卢浮宫内部图片法国如此,俄国如此,中国,日本,印度亦是如此,可韩国呢,不能说韩国文化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景,比如韩剧、韩影、韩服,不过与他国相比实在是太单薄了。韩服文化就像冰山,水平面以上的部分能够让人一眼感受到恢宏的气势,得益于水平面以下长期的积攒。中国和日本就是如此,而韩国,属于自己的文化相对就比较稀薄,水下虽然也有基础,但是地方规模有限呀,露出水面的东西乏善可陈。至于原因认为有两点:第一,自唐朝以来,朝鲜就在政治经济上处于中华朝贡体系的影响之内,千年以来一直是天朝最亲的藩属,文化上一直被中华文化的影响主导着。比如文字,若一个国家的文字体系没有长期发展和使用,这样的文化很难有太大的影响力,韩文就是如此。虽然谚文早在15世纪就已经出现,可受正统思想和事大主义思想影响的朝鲜统治阶层对此却嗤之以鼻,坚持使用原汁原味的汉字与文言文,这就造成了韩国民间文学的匮乏,能用文字表述的全是官样文章,而真正属于韩国民族的市井文化成了无本之木。而谚文真正得以推广,已经是日治时期,甚至是朝鲜战争以后。历史没有给韩国太多的时间和空间,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独立发展出属于自己的语言文化,在近代时期,被迅速推入现代化的潮流中。李舜臣像而推广谚文的几十年后,韩国人发现很多科技,法律等领域内的名词,书写格式根本无法脱离汉文体系,更别说本国重要的史书典籍,如《李朝实录》《经国大典》,包括民族英雄李舜臣的《乱中日记》,都需要专门翻译成韩文才能被韩国大众所了解,而一个接受过一些文言文训练的中国高中生却能毫不费力的通读原版。相比之下,日本虽然历史上也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虽然也时不时参与到中华朝贡体系的中来,可在遣唐使终结之后,日本就一直徘徊在中华文明之外,从而走上了相对独立的发展道路。日本和服这多年,给了日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吸收中华文化,并逐步演化出自己独特的日本文化。看看日本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就知道了,如建筑,思想,艺术等等都是如此。在此基础上,日本在步入现代化时,不仅吸收西洋文化,还在这基础上创造了很多符合潮流的和制汉语(日制汉语),并反过来影响中国的某些文化。(比如:干部,主义,卫生,义务这些耳熟能详的日常用词都是如此)第二,如果仅仅是先天不足倒也罢了,偏偏历史上的朝鲜半岛遭遇国际性的大规模战乱太多,各种珍贵文物都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朝鲜这个地理位置决定了他必然要与周边的强权发生摩擦,冲突甚至战争。比较遥远的唐代与百济新罗之战就不说了。光是年前的壬辰倭乱就把景福宫,昌德宫,昌庆宫等重要的王家宫殿,以及其他重要的文化遗产毁于一旦,并且在日治时代遭遇日本文化的强势侵入(比如,高宗时代好不容易复建的景福宫后来被日本人拆得所剩无几,还在宫内建起了总督署)。接着又是席卷整个半岛的朝鲜战争,而朝鲜半岛又是面积狭小之地,文化名胜的分布非常集中。朝鲜战争往往一次全国性的动乱几乎就能把所有文化遗迹毁于一旦(说起来,整个半岛,能算的上历史文化名城的就只有首尔,平壤和开城。偏偏这三座城市在朝鲜战争时期不是饱受轰炸就是长期处于拉锯之中。)相比之下,日本要幸运多了,虽然历史上幕府更迭频繁,藩国林立又相互征伐,可那个时代的战争规模都很小,就像不少网友说的就是村长械斗的级别,况且还都是内战,对日本本土文化的破坏并不大。太平洋战争日本本土迄今唯一一次(元寇那一次根本没有深入本土)大规模卷入国际性战争的就是太平洋战争,而美军也只是对重点工业城市进行大规模轰炸,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如京都和奈良并未因战争而遭到什么严重破坏。而中国本土历史上虽然也是屡遭外辱,最近一次的抗日战争更是把战火烧遍半个国土,可毕竟体量在那里摆着,自我修复能力还是很强的。所有说,韩国的历史文化先天不足,留存至今的还残缺不全,与日本相比,你当然会感觉很干瘪。举个例子:拿古代建筑来说,在国际上,韩国几乎没有一座有名气的古代建筑。(别以为这不重要,文化不是虚无的东西,是要有实实在在的物件作为依托的。)目前韩国唯一的一座比较有气势,能代表国家形象的古建筑就剩景福宫了,而现在的景福宫,所剩的建筑面积还不及历史上的30%(全盛时期的景福宫面积曾经达到紫禁城的3/4,只是限于礼制规定,主要建筑不会做的太高大雄伟。)注意,这张照片里几乎就是景福宫现存的所有建筑(加上前几年复建的光化门)其他有两处比较有代表性的完整古代建筑,就剩华城和南汉山城了。而前几年首尔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韩国的一号国宝文物,被誉为韩国国家象征,历经数次大规模战乱,奇迹般幸存至今的崇礼门(即老汉城的南大门),却在08年被人为纵火焚毁。当年看到着火的惨烈景象,很多韩国人都是当街跪地痛哭。城楼被彻底焚毁的崇礼门,直到年方被修复完毕。日本就不用说了,光一个京都就能碾压韩国。那座稳坐世界最大单体木制建筑的东大寺金堂就能让韩国人羡慕不已。从文化体验上来说,日韩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京都的古建筑群中国就更不用说了,光北京的故宫就够震撼的了。除了建筑外,韩国历史上书画作品毁坏的也相当严重。以人物画像为例,日本一个现存至今的《天子摂関御影》就把好几代天皇和公家形象完整的保存了下来。而且其他我们耳熟能详的风云人物,比如丰臣秀吉,织田信长等都能找到原版画像。中国也不例外,虽然历史上帝王公卿的画像也毁坏不少,但留存至今的也有相当多的原版。远的有历代帝王像,而从宋代开始,除元代缺失较多之外,到明清时期,几乎所有帝王的御真都完整的保存在博物馆里,使我们今日还能一睹那些历史人物的真正相貌。而韩国就惨痛多了,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几乎毁掉了所有历代国王的御真。远的新罗时代就不敢提了。就拿高丽王朝来说,那时历代国王的御真已经全部被毁。最后一代王朝李朝的国王就只有中宗(大长今伺候的那个主),英祖(思悼他那个狠心的爹),纯祖,哲宗,和高宗(明成皇后她老公)的御真留存至今(其实也包括太祖李成桂,但现存的那幅是同治年间绘制的)。而其中纯组的御真也只是被保存了一小半,其他部分被烧了。被烧掉的纯组御真:也就是说,自统一新罗开始余年,历朝历代韩国的国王,就只有中宗,英祖,哲宗,高宗。外加一个只有照片无画像的末代国王纯宗,形象是比较清晰的。而这其中,哲宗的画像也被毁了一半,但面部比较清晰。而中宗也只保留了他登基前的画像只有英祖和高宗保留了完整的国王冠服御真。这就是逼死自己亲儿子的英祖难能可贵的是,英祖还保留有他年轻登基前的画像,虽然也是部分被烧:而高宗的画像最多,刚开始的国王,后来称帝时做御真,画像都差不多都普及了。还有李朝开国之君太祖李成桂的御真,但太祖李成桂的御真也是到了同治11年(年)绘制的,并非时人所绘,但也是件古物(韩国第号国宝)。这些大概就是韩国历史文化现状的一个缩影。不过必须要强调的是,虽然韩国历史与文化显得干瘪,但可能正因为历史上破坏太严重,所以他们对本国文化的保护意识相当强。这是景福宫光化门外,着传统武服的卫兵换岗仪式,每日例行,去看过的人应该印象很深,从服饰,旗帜到动作,都复原的很细致。再看看前年莫迪来西安访问时,西安在老城区举行的所谓入城式,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影楼风。修葺一新的西安南门文化广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仿唐入城仪式:清朝其实很细致很漂亮,但真不是这种影楼风。默克尔来沈阳访问的时候,沈阳故宫安排的文化仪式。差别很清楚了,韩国虽然干瘪,但其文化保护和宣传意识很强烈同时做的也很用心。反倒是我们,可能是因为家大业大,有时候反而显得很漫不经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