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有一部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与金钱,会变得不顾一切,忘记自己的父母忘记自己的亲友,甚至连生命都可以舍弃。
画家许麟庐的子女,就在自己离世后诠释了这些话,可怜老爷子半生的名誉,在死后被子女败坏得干干净净。
画家许麟庐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关门弟子,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国画的 ,也是国画大师的典范。
在他去世后留下21亿遗产,可惜却因为一份没有正式稿的遗嘱,而其子女为瓜分遗产,甚至将母亲告上法庭,让人不胜唏嘘。
一入国画深似海
许麟庐本是书香世家,他从小就对于绘画,写字等传统国学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由于家中对于许老的期望与他自身的兴趣相悖,无奈之下许老只能委身于商业,成日在商场奔波。
许老对画画的痴迷程度,远超于家人对其的期望,平日里,他就常常因为痴迷国画造成工作上的疏忽。
为了买到好的画作,许老还经常变卖家中财物,只为求得一幅心爱的画作。
对此,家人也毫无办法,几次相劝,他仍旧不改其志, 家里人只能听之任之,许老也因此慢慢将生活与事业的重心转往国画。
国画一道,既传统又博大精深,不是普通人等就能轻轻松松登堂入室的。
许老的兴趣可以说是他 的老师,打小开始的钻研,让他对国画有着自身独到的理解,他那时缺少的就是一位能够带他入门的老师。
多年观画与买画的经历,让许老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认识了绘画大家溥心畲。
溥心畲已经是当时较为有名的绘画大师,他在绘画方面的见解,很好的开导了许麟庐,还为许麟庐引见了国画半壁江山的齐白石的弟子李苦禅。
在李苦禅的门下学习了一段时间后,许老国画方面的天赋再次展现出来。
李苦禅深感许麟庐的天赋,为他再次引荐了自己的师傅齐白石老先生。
许老展现出来的对国画的天赋与热爱,成功打动了齐白石老先生,终于得以在齐白石先生门下学习国画艺术。
多年对于学习国画的渴望,让许老迅速在齐白石先生门下的学生中崭露头角。
尽管许老的表现非常优异,但他还是坚持日复一日的练习,从来不敢懈怠自己,走出了一条独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的道路,被齐白石赞誉为:“启予者,麟庐也。”
他在自己的画作中主张兼收并蓄,既融合了东方元素中的瑰宝,对于新旧绘画手法的融合,也包含了符合西方审美的特色风格。
这也让许麟庐的作品在西方也有着很高的声誉,他的艺术作品也往往被西方收藏家视作珍宝。
许麟庐的人生经历也被收录到了英国的《世界名人录》,与年的《大洋洲及远东名人录》。
要知道,在近代中国,能够凭借个人艺术成就获得外国人认可的艺术家,可谓是凤毛麟角,而许老能作为其中之一足以证明其画作蕴含的艺术底蕴,这也是他学有所成、自成一派的体现。
半生清名毁于一旦
“见画如见人”,书画一道基本反映的是个人的精神内核,画作的 反映的往往的个人精神品质的 。
像 的世界艺术家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反映的就是对于战争的抨击,他本人也是一个和平主义者。
到了许麟庐这里,他画作大多表现的是祖国的名山大川,或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象征的高贵气节的植物——例如竹子、牡丹等。
这些画作从某种程度上表现的也是许老的内心世界,名山大川象征他敞亮、不计前嫌的性格。
在很多国画方面的同行向许老求助时,许老总是不计前嫌的帮助他们,事后也不会向他们计较一些利益上的事情,这大概就是他所画的名山大川内化的一种性格特质。
许麟庐自己牵头,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为新中国的艺术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也一直被人尊为国画界的标杆。
他这一辈子树立的名声远播,国内外业界对于许老无不竖起一个大拇指。
而在11年8月9日,许老意外离世,他的作品与个人性格留下了半生清名,许多亲朋好友与门下子弟纷纷到场送别。
许老的离去不仅是对于国家艺术界的重大损失,也让很多曾经受到帮助的书画界同行们的感到惋惜。
不少人在葬礼现场悲痛不已,齐白石大师的孙子齐展仪,也到现场送别许老。
这也引出了一段许老自己的珍藏——齐展仪原话表示,许麟庐伯父是他祖父齐白石最为得意的门生,追随齐白石多年,许老也留下了很多齐白石的珍藏。
就是这样一句话,让许麟庐的子女们图穷匕见,也让许老的半生清名毁于一旦。
国画作为我国的传统绘画有着很鲜明的特点,特别是传承自清代以后出自大家的国画,很多艺术手法跟材料到现在都无法复制,到现在一幅画的价值就已经价值上亿。
而齐白石是国画界扛鼎的人物之一,他的画作在市面上可以说是出一幅就少一幅,许老去世后留下的齐白石的画作,收藏价值可以说是非常的高。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许老留下来的这些字画保守估计价值在21亿人民币以上。
这让许老的子女开始动起歪脑筋,甚至一纸诉状,将 的财产继承人母亲告上法庭,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书画届的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