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看青海青海日报

北京中科医院假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1225/5154116.html

人类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灿烂辉煌。

而博物馆则是人类文明成果的聚集地,是展示历史文化的宏伟殿堂,展示了自然、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的光辉成就,是人类社会的精神家园。

现代博物馆有搜集、保存、修护、研究、展览、教育、娱乐等七项功能,其中,为社会发展服务,向公众开放,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责。

分布于中国大地上的众多博物馆,既是公众了解历史文化的一大平台,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窗口。许多博物馆在继续加强藏品保护与研究、陈列展览的同时,更加注重在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领域的重大作用。

截至到年,青海省共有博物馆23座,分布在以省城西宁为主的全省各地。

立夏时节,让我们走进三家闻名青海、享誉省内外的博物馆——

青海省博物馆:聚焦江河源头的文脉

青海省博物馆坐落在省城西宁的新宁广场,仿唐中式建筑,气势恢宏,它的中轴线与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凉王朝点将台——虎台遥遥相望,历史气息十分厚重。

“地处三江源头的青海,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历史悠久,馆藏文物因此极富地方和民族特色。我们从省情出发,展现青海灿烂的历史文化。”讲解员说。

走进“江河源文明——青海历史文物展”基本陈列馆,以“三江之源”为主题,“史前文明遗珍”和“历史文物精粹”两大部分共9个单元呈现在人们眼前。这里展示的余件(套)各历史阶段珍贵文物,无不显示出青海古代先民们在从事生产劳动、文化艺术、工艺技术中的智慧。

“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是另一个常设展,集中展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57项,省级93项,代表性传承人人。这里以青海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主体,突出青海民风民俗,表现青海各民族在长期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丰富多样的地方和民族文化。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青海省博物馆将重点文物、知名文物巧妙地安排在各个历史节点,包括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史前考古发现最早的原始人类舞蹈纹彩陶盆、我国历史上 面铜镜、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的面条、喇家遗址出土的石磬,还有都兰县出土的精美丝织物、唐人手书经卷等。

近年来,青海省博物馆挖掘馆藏优势,主动走出去,全方位展示青海悠久的历史文化。

《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中国青海少数民族文字文物文化展》《茶马古道》等跨区域展览,先后赴贝宁共和国、香港、澳门、北京、浙江等地展出。同时,积极引进了贵州博物馆《霓裳银装——多彩贵州少数民族服饰艺术展》、深圳博物馆《现代书法大家作品展》、吉林省博物院《旗装雅韵——清代满族服饰展》等省外精品展览,为省内观众近距离、全方位、多层次了解异域文化提供了契机。

据介绍,该馆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科技大学、瑞士阿贝格基金会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对馆藏珍贵纺织品文物进行保护修复;与南京博物院、北京鉴衡文物修复中心、上海博物馆合作,完成元代纸币和瞿昙寺经书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方案、柳湾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修复方案。

近6年来,青海省博物馆先后有70多人参加了国家、外省市和省内主办、承办的各类专业学习班和业务交流活动。年举办了全省文博系统讲解员培训班,邀请北京、西安等地专家,为青海的文博单位授课培训。

青海省博物馆打破早前那种文物加展柜的简单陈列,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穿插进展览之中,利用景观重现历史场景,让文物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活”了起来。

年,《江河源文明——青海历史文物陈列》大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根据展览内容所需,增加了观众互动软件、透明屏及动画视频、电子资料查询、互动小游戏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技术。同时,还设计制作了史前人类生活、陶窑模型、喇家灾难遗址、史前农作物、吐谷浑与内地互市、隋浑联姻、青唐城等场景;并用连环画的艺术形式,表现青海地区古代先民制作骨器、玉器、青铜器的工艺流程,使游客更好地了解古代青海手工业的发展历史。

依托博物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点鲜明的地域文化元素,该馆正在积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及文化衍生品。彩陶、铜玄武砚滴、狼噬牛金牌饰等50多种文化创意产品获得广泛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