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在我的家庭财产保护群里,给大家分享的是关于遗嘱的话题。
很多人觉得自己还很年轻,身体也好,立遗嘱这件事,没必要着急。
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只生了一个,财产肯定都是独生子女的,没必要订立遗嘱。
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来看看如果不立遗嘱的话,遗产是如何继承的。
《民法典》规定, 顺序继承人是父母、配偶、子女;第二顺序继承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在有 顺序继承人的情况下,第二顺序继承人是没有资格继承遗产的。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小红爸妈拥有一套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登记在小红爸爸名下。由于小红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觉得没有必要立遗嘱,想着这房子自然归女儿所有。
世事难料,小红爸爸突然意外离世了,由于小红母亲还健在,房产问题就被搁置,等小红妹妹也离世后,小红去办理房屋过户时,却被告知不能办理。
为什么呢?因为小红不是 继承人。
问题出在小红父亲死亡时,小红的奶奶还没有去世,因为小红爸爸没有遗嘱,所以小红奶奶也是小红爸爸的 顺序继承人,有权继承小红爸爸遗产。
所以在小红爸爸去世时,在属于小红爸爸的一半房产中,就包含了要给奶奶的1/3,奶奶能得到整个房产的1/6。
不过,在小红妈妈去世前,小红奶奶也过世了,奶奶那六分之一的房产份额又要分给奶奶的继承人,奶奶除了小红爸爸之外,还有其他一儿一女,也就是小红的姑姑和伯伯也有份,奶奶这六分之一,就又分三份,一份由小红代位继承她爸爸的份额,另外两份由小红的姑姑和伯伯继承。
万一在小红继承之前,姑姑和伯伯中哪一个去世了,姑父伯母还在,姑姑叔叔又有各自有几个子女……完了,这事情就变得更麻烦了,房子还可能有姑父、伯母、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的份了,大家就自己无限想象下去吧。
所以不立遗嘱,可谓后患无穷。
不立遗嘱还会有什么风险呢?遗产有可能落入你最恨的人手中。
我们知道,现在离婚耗时很长,协议离婚至少要31天,因为有离婚冷静期;如果是诉讼离婚的话,做好三个月以上的准备吧。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万一夫妻一方去世,因为还没解除夫妻关系,另一方作为 顺序继承人是有权继承遗产的,你看看,都闹离婚了还被对方分走遗产,是不是会觉得“死不瞑目”。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父母去世留下的遗产,除非明确说明只给自己孩子一方,否则就是夫妻共同财产。
《民法典》第条规定,通过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万一你和你老公在闹离婚的关头,父母去世,你爸妈的遗产你老公还有份。
总结|
说完了这么多,我给大家总结一下,遗嘱非常有用,不要觉得自己或者父母还年轻,认为没有必要订立遗嘱。
遗嘱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遗产范围
在遗嘱中列明遗产清单,明确遗产有哪些,尤其是那些土豪,家里人都不知道有多少资产的;
第二,自己决定把遗产给谁
如果我去世,担心老公很快续弦,自己的孩子和父母生活没法保障的话,订立一份遗嘱,将财产留给指定的人,免去后顾之忧;
第三,防止子女离婚被分割
作为父母订立遗嘱,排除子女配偶的继承权,可以防止子女离婚被分割。
如果觉得自己的父母身体出现问题了,或者觉得自己的婚姻出现问题了,更应该让提前立遗嘱,在法律人的眼里,任何人都应该订立遗嘱。
另外新版《民法典》规定:年起,继承父母的房子,全部“这样”处理,子女争也没用!
首先,删除“公证遗嘱优先”条款,人性化的新增两种遗嘱形式。
老人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调整自己的遗嘱,同时,为方便立遗嘱,新规中还增加了“打印遗嘱”和“录像遗嘱”2种遗嘱形式,只需要2人或以上在场,同时留有姓名和时间痕迹即可。
其次,给子女改过自新机会,引入了“宽恕制度”。
在 次立遗嘱时,老人把房子给了老二2/3和三女儿1/3,不过,成家立业后的大儿子似乎突然开窍,直接把老人接过去治疗好老人患了多年的顽疾,并一直悉心照料。在人生弥留之际,老人再次更改了遗嘱,给大儿子恢复了继承权,3子女各得1/3,老张的做法在新规中是得到支持的。
第三,继承人范围扩大,甥、侄也可继承。
所以,在新规中将侄子、侄女、外甥、外甥4种人员纳入继承人范围,享有法定继承权。当出现 顺位继承人和第二顺位继承人都没有的情况,那么,新纳入的4种继承人则可依法继承。
《民法典》作为保护公民权利的宣言书,它的影响将贯穿中国人的一生。除了婚姻方面,还包括物权法、继承法、合同法等内容,事关每个人的生老病死、所虑所求,是一本社会的百科全书。
在如今法治社会,懂法才不会吃亏。不是为了成为法律专家,只是为了可以避免踩坑,哪怕踩坑了,也有方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与其哭泣求人,不如靠着自己。
无论是家里还是办公桌上,都可以摆上一本民法典,遇到事情就可以随手翻阅,找到基本的解决方法。
法律不保护在权利上睡觉的人。只有我们自己了解法律,有了法律意识,才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保护孩子、保护家中老人不受侵害。
如果担心法条比较单一,还可以搭配一本《法律常识一本全》解读,两本一套59元,一顿饭钱,就可以了解知识,减少生活中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何乐而不为?
点击下方,即可购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法律常识一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