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总觉得孩子不孝顺,想想你为孩子做了什

我叫郑某某,是医院的耳咽鼻喉科医生,从事这个行业已经30多年了,很多人都有问过我做这个行业这么多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当每次一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都会想到我的老父亲..

01

潜移默化的教育为之重要

我的父亲是一名解剖学家。我那个时候很小,很多时候搞不懂父亲为什么对待工作比对待自己还要认真,而且甚至有的时候已经是到了心力交瘁的地步。当时我在想父亲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一天中午屋里正吃着饭呢,突然一股浓烈的酸臭味迎面扑来,我往门口一看,一个佝偻的身影特别清晰。他慢慢走进屋里,顿时那种臭味瞬间铺满了整个屋子,我顿时没有忍住。

“诶呀,爸爸,什么味道那么臭啊!”

“住嘴,小孩子家的懂什么,别乱说话”

爸爸连忙跟那个人解释道:“您好,不好意思,小孩子不太会说话,您别介意啊。”

一直到他进到屋里来我才看清了他的模样,用衣衫褴褛和蓬头垢面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了。

后面才知道,那个人是乡下来的,因那边医疗条件落后,所以才来到这边。之所以身上有股臭味,是因为他常年以捡破烂为生,家里面也已经没什么人了。父亲知道了他是乡下来的,便从他的口袋里拿了点钱塞到了那个人的手里,还让他在家里吃饭。在我印象里,这种事已经不是 次了。

父亲一辈子带过许多的学生,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对待学生,父亲总是一丝不苟,从备课、授课再到课后,父亲总能做到细致入微。

02

患者也是医生

也许正是因为父亲这样的相处模式,他不仅受到了患者的尊敬,还得到了乡里乡外人的爱戴,每次我们一回到老家,总有一堆人围着父亲问这问那的,尽管他们的问题很多,但父亲也丝毫没有不想回答的意思,反而是很耐心的。有的问题答案比较深奥的,父亲总能用自己的话恰当地比喻出来,以便于他们的理解。

父亲常说,医生是医生,患者也是医生。他觉得真正的医患关系应该是一种“挚友”关系。真正的朋友之间是无话不谈的,医生和患者之间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医生治疗患者,医生寻求的是心理的安慰,而患者把病情毫无保留的告诉医生,则是对医生的信任,尽管是初次相识,但都以诚相待。

虽然当时还小,但父亲的这番话我却深有触动。父亲与患者、与乡里乡外人的相处模式深深地影响了我后来的从医状态。

03

想怎么要求孩子,就先怎么要求自己

多年以后,我也从事了医生这个行业,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看医学类书的时候,一股刺鼻的酸臭味瞬间打断了我,这种味道莫名有点熟悉。我往门口一看,一个半垮的身体扶着门站在那。

他声音非常轻微,但可以勉强听清,他说他喉咙里好像长了个东西,让我帮他看看。经过检查发现是咽喉肿瘤。后来帮他治好以后,他还专门来找我一趟,他是乡下的,他说自己现在没有那么多钱来支付医药费,问我能不能通融一下,后面他一定会还上的。我说没事,只要你的病都好了就行了,其他的不用担心。然后他说能不能抱一个,我说好。那天我把他的医药费出了。回去脱掉白大褂的时候,发现衣服里有一摞皱巴巴的钱,有五角的,一块的,十块的。看着这些皱巴巴的钱,我突然想起了我的父亲。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对我特别严格,教导我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做事一定要踏踏实实,不乱花钱,学习要认真努力。

我现在教育我的孩子也是一样的,要求孩子做人做事要老实踏实,为人处世一定要正直,诚实守信。在我和我父亲看来,首先把工作做好,把人做好,才能做好事

科普小课堂

咽喉肿瘤

咽喉肿瘤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疾病,主要是与自身免疫存在一定的关系,会导致患者表现出吞咽困难,疼痛、声音嘶哑等症状。可以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方法联合治疗疾病。男性的发病率为0.15/10万,女性为0.02/10万

多发人群:营养不良、烟酒嗜好、长期生活在环境污染严重地区的人、有咽喉癌家族史者

疾病周期:喉咽肿瘤疾病周期较长,治疗后5年生存率约30%-50%

怎么可治愈:需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手段治疗,目前多主张计划性综合疗法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04

精神与物质的天平该往哪边斜

在这个被物质生活所冲击的时代,很多的家长就会觉得,我要赚很多很多的钱给孩子用,不能让孩子输在物质上。其实在我看来,物质遗产固然重要,但精神遗产却是物质遗产所比不了的。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成功所需要的一切因素都需要靠务实努力来获取;大量有用的知识要靠扎扎实实的学习来获得;克服困难的力量要靠一点一滴的艰苦努力来积淀”

雨果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个人首先要做一个正直的人,然后再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有钱是可以吃喝玩乐,娱乐生活。但其实那样子是不对的,我们生在社会,作为社会人,一定要对社会有所贡献,时刻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所以不要去抱怨什么孩子不孝顺啊,不听话啊什么的,你在抱怨孩子之前,想想你到底为孩子做过什么,与其抱怨孩子,不如反思自己。

推荐阅读

泪目…… ,不要再给医生当爱人了

医生这个职业开始的时候有点迷茫,越干越喜欢……

每一份职业都有它发光发热的地方……

《医事×医学访谈录》

《医事》纪录片医学访谈录是一部大型纪录片的分支,本片作为大型纪录片的开胃菜,共分为两个部分,“医学访谈”,“大家医生访谈”。其中大家医生访谈将作为 部成熟且专业的纪录片,以16比9形式制作完成。“医学访谈”将以9比16制作完成。纪录片的主题将会落脚在医生个人技术成长、个人发展历程故事、对医学自我观念等多角度剖析以医学核心而出发的医学访谈录。让观众产生共鸣,目标受众于普罗大众,同医学行业工作者,学者等具有社会性,专业性的系列纪录片。

指导单位:陕西省保健学会

制作单位:陕西大医有道文化传媒公司

报名注意事项:

哪些人可以参加?

医疗行业相关人员,周边人员亦可

我不在西安可以吗?

省市区不限

我是个小孩子可以吗?

男女老少皆可

欢迎医疗人员家属

医学生,老教授均可

我该说些什么?

访纲根据个人情况量身定制

找谁报名?

VX:

咨询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37.html